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综合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2:04

  本文关键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综合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航班延误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当前,在我国民航业的跨越发展过程中,空管体制、容量控制、软硬件设施环境等体制机制制约下民航业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愈发凸显,公民素质参差不齐、航空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民航发展战略性理论研究缺失等因素,决定我国的航班延误问题不仅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而且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2012年6月运营以来,由于机场所处地理位置极端天气现象的客观存在和机场自身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大面积航班延误现象不断发生。其中的“霸机”、“占机”、冲击跑道甚至“诈机”事件,不仅加重了航班延误现象的发生,还给公共管理与社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给长水机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了长水机场和昆明市的良好声誉。本文从政府、机场、航空公司、自然因素和旅客五个方面分析导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的原因,提出加速空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智能机场和航空大都市建设,优化机场运行,开展服务补救,加强对恶劣气象的应对,提升旅客素质等诸多对策,旨在实现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现象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长水国际机场 航班延误 整体性治理 昆明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6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3
  • 绪论13-27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3-15
  • (一)选题背景13-14
  • (二)研究意义14-15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5-18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5-16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6-17
  • (三)简要的评价17-18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8-21
  • (一)研究思路18-19
  • (二)研究方法19-21
  • (三)创新之处21
  • 四、基础理论应用21-24
  •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21-22
  • (二)标杆管理理论22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22-23
  • (四)目标管理理论23-24
  • 五、相关概念界定24-27
  • (一)“长水”(地名)24
  • (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4
  • (三)航班延误24-25
  • (四)航班正常(不正常)25
  • (五)准点(晚点)25
  • (六)首发(末班)延误25
  • (七)航班正点率(延误率)25
  • (八)航空管制25
  • (九)空中交通流量25-26
  • (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26
  • (十一)容量(流量)控制26
  • (十二)服务补救26
  • (十三)公共危机管理26
  • (十四)权利生成前的钝性机制26-27
  • 第一章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现状分析27-41
  • 第一节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基本情况27-29
  • 第二节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情况29-36
  • 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运输情况30-33
  • 二、航班延误波及飞机架次情况33-34
  • 三、航班延误波及旅客人数的情况34-35
  • 四、航班延误造成群体性事件情况35-36
  • 第三节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负面效应36-41
  • 一、涉及航空公司及航线的情况36-39
  • 二、波及行业情况39-41
  • 第二章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的成因41-78
  • 第一节 政府方面的因素41-56
  • 一、空中管制的制约42-43
  • 二、空域容量的影响43-46
  • 三、军事活动的影响46-47
  • 四、行政干预的影响47-48
  • 五、配套滞后的影响48-50
  • 六、法规制度的欠缺50-53
  • 七、综合治理的不足53-56
  • 第二节 机场方面的因素56-62
  • 一、服务理念须改进56-57
  • 二、服务设计有欠缺57-59
  • 三、相关保障不到位59-60
  • 四、地面运行待优化60-62
  • 第三节航空公司方面的因素62-68
  • 一、航班时刻管理差62-63
  • 二、体制机制的制约63-64
  • 三、飞机调配能力弱64-65
  • 四、应急维修保障差65
  • 五、机组方面的影响65-66
  • 六、服务补救须改善66-68
  • 第四节 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68-72
  • 一、天气因素的制约68-70
  • 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70-71
  • 三、恶劣天气导致的后续影响71
  • 四、自然环境破坏的影响71-72
  • 五、潜存次生灾害的影响72
  • 第五节 旅客方面的因素72-78
  • 一、旅客晚到72-73
  • 二、旅客不辞而别73-74
  • 三、会员旅客晚登机74
  • 四、旅客不正当维权74-75
  • 五、登机前超大行李处置75
  • 六、虚假(恐吓)信息的影响75-76
  • 七、重要旅客的因素76
  • 八、旅客登机手续违规或行为反常76-78
  • 第三章 国外航班延误治理经验借鉴78-91
  • 第一节 美国航班延误治理78-83
  • 一、政府层面78-79
  • 二、航空运输协会层面79-80
  • 三、航空公司层面80-81
  • 四、管理运行机制层面81-82
  • 五、动态理论研究与实践层面82-83
  • 第二节 欧盟航班延误治理83-86
  • 一、政府和法律层面83-84
  • 二、航空公司层面84-85
  • 三、动态理论研究与实践层面85-86
  • 第三节 美欧航班延误治理对我国的启示86-91
  • 一、在政府层面86-89
  • 二、在航空公司层面89
  • 三、在动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89-91
  • 第四章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的治理对策91-147
  • 第一节 基于政府应对的策略91-113
  • 一、强化综合治理理论研究91-92
  •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92-93
  • 三、深化空管体制改革93-97
  • 四、加强“航空大都市”建设97-104
  • 五、健全完善法律制度104-107
  • 六、加强航空知识宣传普及107-108
  • 七、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机制108-111
  • 八、运用“大数据”强化社会管理111-113
  • 第二节 基于机场的管理策略113-125
  • 一、积极开展服务补救113-116
  • 二、优化地面运行流程116-118
  • 三、加强智能机场建设118-121
  •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21-123
  • 五、强化保障机制建设123-125
  • 第三节 基于航空公司的应对策略125-137
  • 一、及时发布准确信息126-127
  • 二、有效提升服务水平127-130
  • 三、加强准备备份运力130-131
  • 四、加强航班时刻管理131-133
  • 五、积极开展服务保障133-135
  • 六、抢占“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挑战135-137
  • 第四节 基于自然因素的应对策略137-140
  • 一、加强天气预报预警138
  • 二、加强地震监测预报138-139
  • 三、加强周边环境保护139
  • 四、积极预防次生灾害139-140
  • 五、加强应急预案预演140
  • 第五节 基于旅客因素的应对策略140-147
  •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国民素质140-142
  • 二、强化科教宣传,普及应对技能142-144
  • 三、加强值班巡查,应对超大行李144-145
  • 四、温馨关爱服务,保障重要旅客145
  • 五、加强以案示警,引导文明出行145-147
  • 结束语147-150
  • 参考文献150-154
  • 致谢154-1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55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骅;李照国;;生产排程的混合集合规划算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本文关键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综合治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53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