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西咸新区税收流失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23:42
【摘要】: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区域在依法组织税收收入的同时,仍伴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税收流失问题。税收流失既直接削弱了地方政府可用财政收入,降低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能力,又制约了财政宏观调控与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实施,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层次扩大了社会不公平,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作为重要经济现象之一,随着全球对税收流失的关注重视程度愈发突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税收流失形成原因与防范对策的研究力度,我国许多学者也持续对税收流失现象进行了科学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大量研究成果都聚焦在以国别为主的宏观层面,部分研究以国内个别省份为主要对象,针对微观层面市(区)级的研究成果仍比较少,特别是对国家级新区以及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等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区域税收流失现象研究较少。本文在认真借鉴国内外税收流失有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陕西省西咸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微观层面特定区域存在税收流失风险及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作为全国第8个国家级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肩负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发展使命,在逐步理顺管理体制与明确发展路径后,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机,经济建设保持着连年的大幅增长,经济增速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极点。而愈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地方政府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税收流失风险就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及时加以防范,否则经济增长越快税收流失就越严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就越紧张,直接关系西咸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成效。适逢机构改革,全国范围省以下国、地税部门在分设24年后再度合并,变为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以同级地方政府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新形势下,结合税务部门运行实际,如何从加强公共管理的角度建议西咸新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体制中地方政府对税务部门的领导职能,通过优化改进管理机制提出进一步防范西咸新区税收流失风险的对策措施,是本文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共从五大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系统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税收流失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西咸新区这一经济体实际情况,明确了本文对西咸新区税收流失现象的研究范畴。同时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博弈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等方面引入了本次研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客观梳理了新形势下(即双重领导体制下)西咸新区经济发展与税收治理概况,深入分析了西咸新区当前存在的主要税收流失风险。第四部分着重从管理机制、协同共治、招商引资、纳税遵从、执法惩戒等层面对导致形成西咸新区税收流失风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研究。第五部分在借鉴美国、欧盟与江苏省等国内外地区税收流失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从合理确定权责边界、强化税务部门素质、突出招商税务贡献、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加大税收经济分析、优化纳税服务质效、提升执法惩戒力度、实施目标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范西咸新区税收流失风险的具体对策措施。
【图文】:

技术路线图,新区,微观性,研究视角


8图 1- 1 技术路线图1.5.4 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研究视角方面:(1)研究对象更注重微观性。不同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均以国家或是省份为对象,宏观性、整体性较强,本文以身边的特定区域西咸新区为研究对象,更注重微观性、接地气。西咸新区这一层级的经济体,既包含国内的各个国家级新区,更包括目前普遍存在的各类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开发区、高新区,以西咸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对于这一群体同样能带来较强的指导性。

新区,概况


第三章 西咸新区概况与存在税收流失风险 西咸新区经济发展与税收治理概况1 西咸新区发展概况西咸新区是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批复设立的第 8 个国家级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成区之间,规划区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 7 个县(区)的 23 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是“西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 882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地 272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97.8 万人,包括空港、沣东、秦汉、沣西、泾河五个新城托管 22 个街镇。目前西咸新区本级内设 18 个部门、1 个直属机构、19 家下属管理服构,以及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 6 个综合性委员会,并通过构建大部制、化的管理架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西咸新区区域位置如图 3-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1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斌;;电子商务引发税收流失[J];财经政法资讯;2001年03期

2 吕能芳;吴竞鸿;;网约汽车市场中税收流失测算研究[J];财会通讯;2019年11期

3 陈坚;陈书;;浅谈税收流失的成因与治理[J];山西财税;2016年12期

4 向琦;;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与控管对策[J];税收征纳;2016年01期

5 丁芸;;为税收改革的大时代留痕——评贾绍华博士的《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第二版)[J];注册税务师;2016年05期

6 刘战兵;;《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第二版)书评[J];会计之友;2016年13期

7 谢波峰;;国外微观税收流失测算的经验与启示[J];涉外税务;2012年12期

8 王红;夏端林;;浅谈房地产税收流失及治理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5期

9 刘光霞;;税收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09期

10 许翠华;;税收流失的对策探究[J];会计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志祥;;税收流失问题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7年

2 周晓唯;张璐;;基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税收征管激励机制设计——一个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刘黎明;刘玲玲;;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规模测算[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臧朋朋;;外商投资企业避税与反避税之博弈[A];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互联网+税收”治理成品油税收流失[N];中国企业报;2018年

2 张海英;电商纳税的关键是该怎么纳[N];中国商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曹英;建议取消白酒从量定额消费税[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4 记者 刘琴 通讯员 王琮琮;我市“税邮合作”工作全面启动[N];莱芜日报;2017年

5 记者 谷嫦瑜 通讯员 李峰 白龙龙;税收流失、税负不公等将得到有效缓解[N];延安日报;2017年

6 记者 杨立军 通讯员 童其寿 周志超;为民理财润民心[N];邵阳日报;2017年

7 记者 何国刚;充分认识税收流失估算工作的重要性[N];中国税务报;2012年

8 朱国生 高永峰;小城镇开发税收流失严重[N];江苏经济报;2001年

9 王道树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税收流失估算:英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N];中国税务报;2011年

10 王道树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税收流失估算:英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下)[N];中国税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李鹏飞;纳税评估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斐;西咸新区税收流失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梁丰蕾;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法律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陈科翔;税收流失影响因素、规模分析和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马婧雯;基于公平视角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成因及治理研究[D];上海海关学院;2018年

5 高丹;我国增值税税收流失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6 景光忠;基于博弈视角的SZ县税收流失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7 韩俊霞;国企改制重组的税收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程月皓;河南省税收流失及治理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

9 汪成杰;税收流失规模测度方法和税收流失防范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李婷婷;税收流失的社会网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0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590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b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