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3:22
【摘要】:伴随着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和社会治理体系的更高要求,警务辅助人员这一职业和群体应运而生,其发展十分迅速,队伍不断壮大,已经在数量上逐渐多于公安民警,成为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警务辅助人员有效弥补了警务力量的不足,在减少执法成本、助力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有关这支队伍的负面新闻也是屡见报端,反映出其管理运行中仍存在着不少不足和短板,不仅严重制约了其效能的发挥,甚至存在违法犯罪等巨大风险。本文结合一手资料和数据,对抽取的全国十余个市、县级行政区样本,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并向南京市公安局机关、派出所、警务服务站、巡特警大队等部门的警务辅助人员随机累计发放了 163张无记名问卷。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分析指出了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即从其自身来看,存在人员自身存在心思不在其位上、能力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归属感不高等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存在法律定位缺失、职责权限不清、工资待遇较低、招录不规范、制度保障缺失等困境。这些均可能导致警务辅助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给日常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不仅可能影响这支队伍的良性发展,也可能降低警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的效率,甚至影响到公安机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本文试图结合韦伯等经典管理学理论之“理性”、“新公共管理”理论之“效率”、“双因素理论”之“保障”以及“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公共价值”等关键点,从立法、组织、保障等三个方面尝试提出了改进我国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对策,试图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寻找一条更加合理的路径。建议通过厘清岗位职权界定、科学合理设置等级层级、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招录考核机制以及优化薪酬水平、工作环境等多种激励保障措施,不断推动警务辅助人员实现职业化管理,以此建立完善“国家-社会-市场”合作共治、更加灵活、效率更高的社会治理模式,使警务辅助人员队伍成为更加优良的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的辅助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1.13
本文编号:2739717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眉;姚成高;;辅警法制建设方向初探——以香港、台湾地区辅警制度为借鉴[J];政法学刊;2015年05期
2 金怡;丁勇;;我国现代辅警制度建设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赵旭辉;;香港警察机构编制及其事权划分之启示[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肖倩雯;;中国特色的辅警制度完善——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J];净月学刊;2014年06期
5 熊一新;;警务改革背景下我国警务辅助力量建设——以英国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辅警制度及警务改革为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王宁;杜芳;;国内外辅警制度基本特征之比较分析[J];公安教育;2013年09期
7 伏美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化改革的路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3年05期
8 邹焕聪;;辅警理论研究的悖论——从我国首部辅警地方政府规章切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张以进;;建立辅警职业化管理运行机制探析[J];公安研究;2012年10期
10 李明朝;陆永;袁超;;辅警队伍管理的困局与出路——基于对江苏辅警现状的调查[J];公安研究;201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久铭;辅警权利义务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詹倩;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9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3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