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基于乡村文化保护的村庄整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7:27
【摘要】:古村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就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沧桑岁月。保护好古村落历史才不会不被隔断,其独有的历史魅力和时代光彩也使其在当今农村旅游资源中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但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传统民居及古祠堂、古石刻、古桥、古井、古树等许多民族文化的载体“民居”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被盲目拆除,乡村也没有了民族、地域和乡村文化特色,文化传承的继承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和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古渔村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的样本区域,研究基于乡村文化保护的村庄整理模式。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以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文化传承的民居保护、公众参与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山古渔村环境、用地与布局特色、存在的问题及村庄整理中民居文化保护的影响因素等,揭示村庄整理与民居文化传承的关系。 (2)在遵循民居文化保护内容和原则及村庄整理原则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其村庄整理的模式一旅游观光整理模式,并运用SWOT模型分析和从经济、生态、社会效应三方面分析村庄整理预期效益,论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3)从村庄整理规划、多元投资结构筹集资金、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与用地计划管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民居文化传承下村庄整理的对策和保障措施。以期能给防城港市港口区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为其他类似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在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有效保护传统民居及古祠堂、古石刻、古桥、古井、古树等民族文化的载体“民居”,能够充分发挥民族、地域和乡村文化特色,传承乡村文化,实现村庄土地的集约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学昌;居民点重构——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种城市化模式[J];城市规划;2003年09期

2 吴承照,肖建莉;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3 田光进,刘纪远,庄大方;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4 杨庆媛,田永中,王朝科,周滔,刘筱非;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5 陈美球,吴次芳;论乡村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6 王建国,胡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国土资源;2003年04期

7 高建华,李会勤;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调查与研究——以河南汝州市温庄村为例[J];农村经济;2003年10期

8 高燕,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2004年03期

9 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唐程杰,苗泽,刘康;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占录,杨庆媛;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谯城区村庄用地时空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成龙;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3 翟腾腾;嘉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宫攀;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风丽;新疆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蒲业虹;政府主导下的城乡统筹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小玉;黔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黄海堤;南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卢小红;醴陵市白兔潭镇村庄整理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6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56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