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3:13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公众需求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供给已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迫切需要供给机制的改革完善,来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西方各国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通过调整政府职能定位和重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核心,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带来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我国内部市场力量的强盛、社会组织的成长、公民力量的崛起也为政府寻求合作伙伴、改变供给方式带来了现实基础。自2000年以来,我国开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多元化探索,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公益创投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再造及革新供给机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单一主体的供给模式被打破,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也将迎来深刻变革。本文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分解为包括政府机构、市场营利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四方面主体构成,以及决策机制、生产机制以及评估机制三层面的运行机制。从主体结构及运行机制入手,阐述各主体特点及相互关系、各主体的适用性选择,以及运行机制的构成特点,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分为政府垄断供给机制阶段,市场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引入阶段,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阶段,以及一主多元的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阶段。基于历史视角,进一步概括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主要问题,包括供给目标偏离、供给主体作用不到位、供给配套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在此背景下,以南京为个案,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成,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直接供给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公益创投机制、志愿服务机制等方面,对南京市公共服务供给经验做法,包括养老服务为代表的多元供给机制、幼儿助学券为代表的“补需方”机制、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机制以及鼓楼区“微幸福”供给机制进行概括。在实践探索基础上对南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展开评估,发现南京市供给机制在供给效率、公众需求响应、社会资本和资源整合、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都有所优化,但仍然存在供需匹配度不够、政府主导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基于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历史视角到实践视野、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重塑价值理念,提出基于需求导向和供给方的改革方向,重点完善多层多元治理机制、整合性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及公众导向的决策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供给 供给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论11-20
  • 一、问题提出11-12
  • (一) 背景11-12
  • (二) 研究意义12
  • 二、研究综述12-16
  • (一) 国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相关研究12-14
  • (二) 国内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研究综述14-16
  • 三、研究框架16-20
  • (一) 研究问题16-17
  • (二) 研究结构17
  • (三) 研究理论和方法17-18
  • (四) 相关概念界定18-20
  • 第二章 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结构及机制构成20-27
  • 一、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结构及供给方式20-22
  • (一) 政府的双重角色20-21
  • (二) 市场营利组织作为供给主体21-22
  • (三) 社会组织作为供给主体22
  • (四) 公众作为供给主体22
  • 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适用性选择22-25
  • (一) 供给主体之间关系及各自特点22-23
  • (二) 不同供给主体的适用领域23-24
  • (三) 不同公共服务的供给路径偏好24-25
  • 三、公共服务供给的运行机制25-27
  • (一) 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机制25-26
  • (二) 公共服务供给的生产机制26
  • (三) 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估机制26-27
  • 第三章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27-37
  • 一、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27-30
  • (一) 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阶段(1978-1992年)27-28
  • (二) 市场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引入阶段(1992-2002年)28-29
  • (三) 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阶段(2003-2012年)29
  • (四) 一主多元的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阶段(2013年至今)29-30
  • 二、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评估30-37
  • (一) 公共服务供给目标偏离30-32
  • (二)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作用不到位32-34
  • (三) 公共服务供给配套机制不完善34-37
  • 第四章 南京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分析37-49
  • 一、南京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主要构成37-39
  • (一) 政府公共服务直接供给机制37
  • (二) 政府购买服务机制37-38
  • (三) 志愿服务机制38-39
  • 二、南京市公共服务供给案例分析39-43
  • (一) 以养老服务为代表的多元化供给机制39-41
  • (二) 幼儿助学券为代表的“补需方”机制41
  • (三) 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机制41-42
  • (四) 鼓楼区“微幸福”供给机制42-43
  • 三、南京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评估43-49
  • (一) 公众满意度测评结果43-45
  • (二) 南京实践探索下的机制优化45-46
  • (三) 南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成效46-47
  • (四) 南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不足47-49
  • 第五章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49-60
  • 一、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价值理念49-50
  • (一) 公共服务供给理念重塑49
  • (二) 公共服务供给原则确立49-50
  • 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主要方向50-55
  • (一) 强化公共服务需求导向50-52
  • (二) 促进供给主体各归其位52-55
  • 三、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配套改革55-60
  • (一) 重塑分层的权责体系55-56
  • (二) 加强多元主体的联动机制56-57
  • (三) 突出公众导向的决策和评价机制57-58
  • (四)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法律保障58-60
  • 参考文献60-65
  • 后记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伟;;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2 蔡晶晶;;西方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经验透视[J];东南学术;2008年01期

3 艾医卫;屈双湖;;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0期

4 陈世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合作式治理”的视角[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逻辑、误区与构想[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9期

6 蒋牧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如何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11期

7 汤自建;;关于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的几点思考[J];长江论坛;2007年03期

8 郭彦龙;任仕元;;司法知识供给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9 顾利华;吴一江;刘德基;郁雷;;创新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思考——以靖江市为例[J];唯实;2013年12期

10 徐铜柱;;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芳霞;;组团式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崔忠仁;;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袁伟;;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向东;陈毕雪;唐霖;;创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是毕节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6 张茂林;;武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7 范可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康志平;;乡镇政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慎澄;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努力构建和谐青岛[N];青岛日报;2008年

2 肖万春;要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南通市委党校“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提供 课题组成员 姜作培 季建林 费凡 曹胜 陈峰燕;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N];南通日报;2006年

4 刘瑞华 李诗华;如何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张晓山;农产品供给机制要避免“一少就喊,一多就砍”[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中国气象局计财司预算处;改革财政供给机制推进建立公共财政[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陈伟东;社区是个什么样的“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王海峰;浅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保障[N];山西党校报;2010年

9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刘东燕;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N];广西日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希望的田野[N];丹东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成福;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明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王大伟;农村公共产品协同供给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于印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雪萍;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永莲;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部金洲;转型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赵阳;合作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马孝勇;西安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武孝巍;“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变迁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吕娟;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汪培南;树型结构供给机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性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胡雯莉;完善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万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林蜀;中国古代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2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