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能力:多层次结构与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0-12-31 12:19
应急管理能力是应急管理主体为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实现应急管理使命而应具备的知识、资源和技能的总和,包括在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职业人三个层次上的45种能力。在国家层面上,应急管理能力可视为在重大危机状态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包括13项关键指征。在应急管理部门层面上,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有20种,分布在日常的风险治理、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多个阶段。应急管理人应当掌握三类知识体系、三类科学素养和六类领导能力。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在多个层次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行政管理.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作为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
本文认为,应急管理能力可以从国家实力(宏观)、政府部门效能(中观)和应急管理人职业素养(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包括相互关联的45类关键能力。宏观层面的能力主要包含13类,既来源于国家治理能力,也强调对重大危机的回应。应急管理部应具有的能力共有20类,包括风险治理所需要的3种能力,应急准备所需要的4种能力,应急响应所需要的5种主导能力和5种支持能力,以及每一步骤都需要的规划、沟通和协作三大意识和能力。微观层次的能力是应急管理人的职业素养,共有12类,包括对3类知识体系的掌握、3类科学素养的锻炼和6类领导力的培养。面向中国实践的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也应该从这三个层次,特别是中观和微观层次着手。在政府部门的层面上,应急管理部门要努力解决“防”与“救”“上”与“下”“开”与“闭”的问题。要理顺应急管理系统内部治理体系,加强与消防和其他行政部门的之间的协作。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研究,厘清应急管理系统在处理此类事件中所履行的职能,明晰其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在未来要对应急管理体系内部机构和职能配置以及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关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开展工作。(1)建设开放、协作的组织文化,摒弃控制、处罚的官僚文化,做到“功夫在日常”,从预案制定到培训演练等都注重多部门参与,这样才能在应急响应的时候合作顺畅;(2)加强风险治理和应急准备工作,加强安全韧性建设,尽量减少风险演化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可能性;(3)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比如水利、自然资源、林草等)在相关风险治理中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协作工作;(4)加强统一指挥,适当合并议事机构;(5)按照突发事件响应预案,强化属地管理为主,加强地方赋权和赋能,中央侧重于能力支持和技术指导;(6)进一步厘清内部职能协调和联动机制,比如物质保障、消防等议题;(7)建设开放的文化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从风险治理、应急准备到应急响应的相关工作;(8)加强风险沟通和倡导,及时公开风险信息,鼓励引导全社会自主采取防护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 薛澜. 公共管理评论. 2019(03)
[2]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公共管理变革[J]. 张海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7(04)
[3]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 薛澜,王郅强,彭宗超,周玲. 社会科学家. 2011(09)
[4]从胜任特征切入 看基层政府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现状[J]. 张建,吴建南. 中国应急管理. 2007(06)
本文编号:2949587
【文章来源】:中国行政管理.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作为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
本文认为,应急管理能力可以从国家实力(宏观)、政府部门效能(中观)和应急管理人职业素养(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包括相互关联的45类关键能力。宏观层面的能力主要包含13类,既来源于国家治理能力,也强调对重大危机的回应。应急管理部应具有的能力共有20类,包括风险治理所需要的3种能力,应急准备所需要的4种能力,应急响应所需要的5种主导能力和5种支持能力,以及每一步骤都需要的规划、沟通和协作三大意识和能力。微观层次的能力是应急管理人的职业素养,共有12类,包括对3类知识体系的掌握、3类科学素养的锻炼和6类领导力的培养。面向中国实践的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也应该从这三个层次,特别是中观和微观层次着手。在政府部门的层面上,应急管理部门要努力解决“防”与“救”“上”与“下”“开”与“闭”的问题。要理顺应急管理系统内部治理体系,加强与消防和其他行政部门的之间的协作。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研究,厘清应急管理系统在处理此类事件中所履行的职能,明晰其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在未来要对应急管理体系内部机构和职能配置以及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关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开展工作。(1)建设开放、协作的组织文化,摒弃控制、处罚的官僚文化,做到“功夫在日常”,从预案制定到培训演练等都注重多部门参与,这样才能在应急响应的时候合作顺畅;(2)加强风险治理和应急准备工作,加强安全韧性建设,尽量减少风险演化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可能性;(3)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比如水利、自然资源、林草等)在相关风险治理中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协作工作;(4)加强统一指挥,适当合并议事机构;(5)按照突发事件响应预案,强化属地管理为主,加强地方赋权和赋能,中央侧重于能力支持和技术指导;(6)进一步厘清内部职能协调和联动机制,比如物质保障、消防等议题;(7)建设开放的文化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从风险治理、应急准备到应急响应的相关工作;(8)加强风险沟通和倡导,及时公开风险信息,鼓励引导全社会自主采取防护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 薛澜. 公共管理评论. 2019(03)
[2]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公共管理变革[J]. 张海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7(04)
[3]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 薛澜,王郅强,彭宗超,周玲. 社会科学家. 2011(09)
[4]从胜任特征切入 看基层政府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现状[J]. 张建,吴建南. 中国应急管理. 2007(06)
本文编号:2949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4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