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问题研究 ——以吉林省政府绩效评估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1-02-27 01:08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价值是否实现,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作用于评估客体,从而对政府绩效评估客体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及影响。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应包括有效并持久执行的过程概念,以及是否充分发挥功能的结果概念,政府绩效评估的外部环境、人为因素、以及制度自身的完善程度等是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应该从执行过程和发挥作用这两个层面关注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把握,而且可以探讨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实现机制的内在规律性,以指导政府绩效评估实践。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为指导,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个案与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实际,选取吉林省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为个案,通过实际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获取政府绩效评估开展以来各方面工作业绩及公众满意度的成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围绕“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内涵、逻辑与维度”等问题依次展开论述,力求实现问题现时回应与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设计
(一) 研究方法
(二) 思路设计
第一章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内涵、逻辑与维度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内涵
一、有效性概念解析
二、有效性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 效率
(二) 效能
(三) 效益
三、有效性概念的现实运用
四、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性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研究综述
(一)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
(二)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述评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研究综述
(一)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
(二)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述评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现实逻辑与评价维度
一、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现实逻辑
二、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评价维度
第二章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实证考察——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
第一节 实践回顾
一、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施情况概览
二、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相关特点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吉林省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情况
第二节 方案设计
一、测量和统计方法的选择
二、样本选择与样本分配
(一) 样本选择
(二) 样本分配
三、问卷设计思路
四、问卷题目说明
第三节 数据分析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 问卷信度分析
(二) 效度检验
二、绩效评估的整体评价
三、执行过程有效性及原因分析
(一) 执行过程有效性因子分析
(二) 执行过程有效性不足之根源分析
四、发挥功能有效性及原因分析
(一) 发挥功能有效性分析
(二) 有效性不足之原因分析
五、绩效评估执行过程有效性与发挥功能有效性的关系
六、相关分析
七、小结
(一)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不足
(二)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第三章 影响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深层原因
第一节 嵌入式改革的兼容问题
一、政府绩效评估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兼容问题
二、政府绩效评估与现行配套制度的兼容问题
三、政府绩效评估与现存行政文化的兼容问题
第二节 诱致性与强制性改革的动力差异问题
一、诱致性改革外在动力不足
二、强制性改革内在动力不足
第三节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割裂问题
一、价值取向与评估措施缺乏对接
二、推进程度与价值期待存在差距
第四章 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起点: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取向对行为目标的作用
二、价值取向对提升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应然作用
第二节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重塑
一、理论探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性回归及其价值指向
二、理念辨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厘定与理性阐释
三、现实检视:增进公共利益和强化行政效能的目标诉求与路向选择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估功能的审视
一、导向功能——把握政府改革方向
二、激励功能——加强政府改革执行力
三、测量功能——促进政府自身改革
四、矫正功能——纠正政府改革误区
五、沟通功能——提高政府对公民的回应性
六、保障功能——实现改革的政治支持
第五章 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途径:战略与举措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战略
一、组织战略
二、技术战略
三、环境战略
(一) 文化环境
(二) 制度环境
(三) 体制环境
第二节 建立政府绩效多元评估主体机制
一、建立政府绩效多元评估主体的必要性
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途径
(一) 重视内部评估主体
(二) 进一步完善外部多元评估主体的共同参与
第三节 加快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法制建设
一、法制建设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
(一) 法制的涵义
(二) 法制建设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
二、西方国家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法制建设现状
(一) 英国
(二) 美国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法制建设问题分析及改善
(一)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建设问题
(二) 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建设
第四节 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配套机制
一、新型责任机制
二、分权化机制
三、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
四、评估结果运用机制
五、信息公开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05345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设计
(一) 研究方法
(二) 思路设计
第一章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内涵、逻辑与维度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内涵
一、有效性概念解析
二、有效性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 效率
(二) 效能
(三) 效益
三、有效性概念的现实运用
四、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性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研究综述
(一)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
(二)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述评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研究综述
(一)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
(二)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述评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现实逻辑与评价维度
一、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现实逻辑
二、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评价维度
第二章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实证考察——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
第一节 实践回顾
一、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施情况概览
二、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相关特点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吉林省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情况
第二节 方案设计
一、测量和统计方法的选择
二、样本选择与样本分配
(一) 样本选择
(二) 样本分配
三、问卷设计思路
四、问卷题目说明
第三节 数据分析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 问卷信度分析
(二) 效度检验
二、绩效评估的整体评价
三、执行过程有效性及原因分析
(一) 执行过程有效性因子分析
(二) 执行过程有效性不足之根源分析
四、发挥功能有效性及原因分析
(一) 发挥功能有效性分析
(二) 有效性不足之原因分析
五、绩效评估执行过程有效性与发挥功能有效性的关系
六、相关分析
七、小结
(一)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不足
(二)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第三章 影响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深层原因
第一节 嵌入式改革的兼容问题
一、政府绩效评估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兼容问题
二、政府绩效评估与现行配套制度的兼容问题
三、政府绩效评估与现存行政文化的兼容问题
第二节 诱致性与强制性改革的动力差异问题
一、诱致性改革外在动力不足
二、强制性改革内在动力不足
第三节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割裂问题
一、价值取向与评估措施缺乏对接
二、推进程度与价值期待存在差距
第四章 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起点: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取向对行为目标的作用
二、价值取向对提升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应然作用
第二节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重塑
一、理论探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性回归及其价值指向
二、理念辨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厘定与理性阐释
三、现实检视:增进公共利益和强化行政效能的目标诉求与路向选择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估功能的审视
一、导向功能——把握政府改革方向
二、激励功能——加强政府改革执行力
三、测量功能——促进政府自身改革
四、矫正功能——纠正政府改革误区
五、沟通功能——提高政府对公民的回应性
六、保障功能——实现改革的政治支持
第五章 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途径:战略与举措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战略
一、组织战略
二、技术战略
三、环境战略
(一) 文化环境
(二) 制度环境
(三) 体制环境
第二节 建立政府绩效多元评估主体机制
一、建立政府绩效多元评估主体的必要性
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途径
(一) 重视内部评估主体
(二) 进一步完善外部多元评估主体的共同参与
第三节 加快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法制建设
一、法制建设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
(一) 法制的涵义
(二) 法制建设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
二、西方国家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法制建设现状
(一) 英国
(二) 美国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法制建设问题分析及改善
(一)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建设问题
(二) 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建设
第四节 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配套机制
一、新型责任机制
二、分权化机制
三、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
四、评估结果运用机制
五、信息公开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053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05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