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治理”走向

发布时间:2021-03-04 04:32
  在“弱市场、弱社会”和“强政府”的初始条件下,能否实现治理,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计划生育工作改革。从现状看,改革初步显示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协作趋势,体现了从“统治”转向“治理”,从“善政”转向“善治”的方向。这证明在并不理想的起始点上,依旧存在实现治理的可能。但目前改革还远未深入,改革中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工具的发展和运用还极不平衡。未来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走向是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在政府的主导下,市场机制的适度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将改变计划生育工作完全由政府强制推行的局面。计划生育工作改革为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独特的场域,进而揭示从统治到治理的可能路径。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治理”走向
    1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缘起及其变革动力
        1.1 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一种“弱市场、弱社会”和“强政府”模式
        1.2 改革的三元动力格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作用
            1.2.1 来自政府的迫切推动
                1.2.1.1 社会环境的变化
                1.2.1.2 人口环境的变化
                1.2.1.3 国际环境的变化
            1.2.2 来自“发展的市场”的要求
            1.2.3 来自“弱社会”的渐进需求
    2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改革中的治理意义
        2.1 改革的简单历史回顾——从“三三三二一”模式到优质服务到综合改革
        2.2 “治理”理论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现状评价
            2.2.1 计划生育工作从强制管理转向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人的权力得到重视
            2.2.2 计划生育工作从单一措施转向综合措施,评估方式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2.2.3 市场竞争机制被引进到计划生育工作领域
            2.2.4 公众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生育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高层的重视
                2.2.4.1 非政府组织受到重视
                2.2.4.2 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范围
            2.2.5 建立高效率、法治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目标
    3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改革面临的困境
        3.1 机制不够健全、政策不够配套
        3.2 群众参与的严重不足
            3.2.1 从群众自身素质分析
            3.2.2 从自治组织的合法性分析
            3.2.3 三元动力机制与一元权力主体的矛盾
        3.3 市场机制应用的不足
            3.3.1 利益导向机制有待完善
            3.3.2 市场竞争机制有待引入
    4 走向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4.1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4.1.1 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4.1.2 建立计生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4.1.3 建立有效考核评估体系
            4.1.4 完善我国经济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4.2 缩小政府管制的范围,扩大市场机制的应用范围和强度
            4.2.1 尽快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4.2.2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4.3 激励公众参与,建立社会制衡机制
            4.3.1 社会是连接市场和政府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4.3.2 政府主导的社会力量发展
                4.3.2.1 政府是必要的“一级行动者”
                4.3.2.2 政府在计划生育方面的职能转变
                4.3.2.3 营造有利于我国公众参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文化氛围
    5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62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062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