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牡丹江市农村基层治理主体腐败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07:59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影响整体国家发展和区域协调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自1980年开始探索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中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并行的状况。在农村自治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腐败问题,影响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并进一步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逐步提高对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重视力度,基层治理主体作为维系国家行政管理和公民的重要纽带,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而基层治理主体治理中的腐败现象,则是影响基层社会稳定性与基层领导主体自我完善的关键局限因素。结合以上问题,本文以牡丹江市基层治理主体的腐败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诠释牡丹江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基层权力配置情况,总结牡丹江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腐败问题,并对其腐败的形式和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结合牡丹江市基层治理主体腐败的特征,分析其病理成因,从基层社会运行机制、公权力结构和制约机制、反腐制度设计和执行问题以及主体自我监督等方面入手,对其基层治理主体腐败问题加以归因。在探究解决措施方面,从优化农村基层反腐制度体系、提高基层公权力制衡水平、优化村级行政治理监督制度并提...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牡丹江市农村基层治理主体腐败防治研究


牡丹江市村级治理主体腐败事件数量趋势图(单位:起)

统计图,牡丹江市,统计图,单位


图 2-2 牡丹江市村级治理主体政治腐败统计图(单位:人)通过对牡丹江市村级治理主体在 2000 年-2017 年间的覆盖数量进行样归纳统计,可知政治腐败的趋势在近年来有所遏制。在 2010 年政量总体趋势到达峰值之后,在 2015 年以及 2017 年度时政治腐败时

统计图,牡丹江市,统计图,单位


图 2-3 牡丹江市村级治理主体经济腐败统计图(单位:人)通过对上述经济腐败事件的数量加以观察,可知其在 2010 年依旧,此后整体数量呈降低趋势,这既是黑龙江省提高了对村级治理主平的总体政策导向存在相关性,也是中央相关政策在牡丹江市基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战略转型及其体系化构建[J]. 刘艳红.  中国法学. 2016(04)
[2]价值观与民众的腐败容忍度:一项跨国性研究[J]. 王哲,顾昕.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3]农村腐败现象特点、原因及对策初探[J]. 于晓敏.  商. 2016(21)
[4]社会交换论视角下我国农村基层政权选举中的贿选问题探讨[J]. 张超凡.  法制博览. 2016(12)
[5]经济不平等与民众的腐败容忍度:基于多层次模型的跨国分析[J]. 王哲,孟天广,顾昕.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02)
[6]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与腐败治理[J]. 周美华,林斌,林东杰.  会计研究. 2016(03)
[7]青海藏区基层政权建设问题探析[J]. 韩宏亮,陈玮.  青海社会科学. 2015(06)
[8]新形势下腐败动机影响因素探析[J]. 童燕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9]反腐新形势下基层公务员面临的新困境[J]. 李茫茫.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S2)
[10]论村级民主监督与村官腐败治理[J]. 刘卫常.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硕士论文
[1]论预防腐败的制度防线与思想道德防线及其建设[D]. 禹建柏.华中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1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271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