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化管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08:39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是林业部门一项全新的、法定的职责。2005年3月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作为广东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对提高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能力,防止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疾病传播,将有关疫情的发生及危害降到最低水平,保障人与野生动物的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基础理论,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管理和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促进广东省各级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本文还探讨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管理及建设规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目前广东省已初步构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2)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管理及建设中主要存在无专门机构和人员、监测站点布设不足等问题;(3)提出了成立监测机构、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配备专职人员等建议和措施;(4)探讨了包括监测站建设、监测站管理及监测站职责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首次掌握了广东...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2 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2.2 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 重大意义
2.3.1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2.3.2 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2.3.3 保护野生动物和履行国际公约
3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
3.1 基本情况
3.2 存在的问题
3.2.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基础薄弱
3.2.2 监测站点布设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监测盲区
3.2.3 缺乏科学系统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3.2.4 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3.3 效益及发展前景
3.3.1 社会效益
3.3.2 经济效益
3.3.3 生态效益
4 需要重点监测的重大野生动物疫病
4.1 禽流感
4.2 狂犬病
4.3 非典型性肺炎
4.4 莱姆病
4.5 其他疫病
第二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1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1.1 公共管理的涵义与特征
1.1.1 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1.2 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2 公共组织及管理主体
3 公共管理的职能与目标
3.1 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职能
3.2 公共管理的目标公共管理的目标
第三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1 基本现状
1.1 监测站点建设情况
1.2 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制定情况
1.3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1.4 资金落实和设备配置情况
1.4.1 资金落实情况
1.4.2 监测设备配备情况
1.4.3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1.5 监测防控和信息上报情况
1.6 执法检查情况
1.7 科普宣传情况
2 主要问题
2.1 无专门机构和人员
2.2 监测站点布设不足,存在诸多监测盲区
2.3 缺乏科学系统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2.4 监测工作经费缺乏,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2.5 缺乏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 有关建议与对策
3.1 成立监测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3.2 加速推进"三个转变"
3.2.1 推进以候鸟禽流感监测为主向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全面监测转变
3.2.2 加速推进由部门监测向全社会监测的转变
3.2.3 加速推进由被动监测向主动监测预警的转变
3.3 加快建设监测网络体系
3.4 加快建设规章制度体系
3.5 加快建设科技支撑体系
3.6 加快建设物资保障体系
3.7 加快建设人员队伍体系
3.8 加大检查力度,防范疫情发生
3.9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疫病防范意识
第四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与管理规范探讨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规范内容
3.1 术语或定义
3.1.1 野生动物疫源
3.1.2 野生动物疫病
3.1.3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3.1.4 观测点
3.1.5 监测样地
3.1.6 巡视路线
4 监测站主要职责
4.1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中心
4.2 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3 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4 市县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5 监测人员的职责及要求
5.1 专职监测人员
5.2 兼职监测人员
6 监测站能力建设
6.1 监测网络
6.2 科技支撑
6.3 信息系统
6.4 设备配备标准
6.4.1 监测设备
6.4.2 样品采集设备
6.4.3 病料保存设备
6.4.4 检测设备
6.4.5 信息传递设备
6.4.6 后勤保障装备
6.4.7 应急物资储备
7 监测站管理
7.1 领导归属
7.2 机构设置
7.3 管理制度
7.3.1 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7.3.2 监测员岗位职责
7.3.3 监测信息保密制度
7.3.4 节假日应急值守制度
7.3.5 责任追究制度
7.3.6 实验室管理制度
7.3.7 仪器设备管理规定
7.3.8 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7.4 绩效管理
7.5 预案管理
7.5.1 应急预案的制定
7.5.2 应急预案的评估与修订
7.6 项目管理
7.7 设备采购管理
7.8 经费管理
7.9 应急物资管理
7.10 教育培训
8 监测的具体内容
8.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范围
8.2 监测疫病主要种类
8.3 监测的主要野生动物物种
8.4 监测的主要区域
8.5 监测方法
8.6 监测强度
8.7 样本的采集、处理及保存
8.8 防护措施
9 监测信息报告及处理
9.1 监测信息日报
9.2 监测信息月报
9.3 监测信息年报
9.4 突发事件实行快报
10 异常情况应急处理
10.1 隔离封锁
10.2 无害化处理
10.2.1 深埋
10.2.2 焚烧焚化
10.2.3 发酵
11 疫情发布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的基本情况
1.2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1.4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与管理规范探讨
2 讨论
2.1 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的客观性
2.2 建设与管理规范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2.3 本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对策[J]. 王付民,谢远崧,侯方晖,邹洁建,陈鹏飞,廖庆祥. 广东林业科技. 2007(04)
[2]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标准化[J]. 宋玉双,黄北英. 防护林科技. 2006(04)
[3]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J]. 夏咸柱. 动物保健. 2006(07)
[4]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其理性思考[J]. 何翔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3)
[5]莱姆病研究进展[J]. 杜娈英,陈晓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02)
[6]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J]. 闪淳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02)
[7]狂犬病国外研究进展[J]. 王显军,韩其厚,丁淑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4(09)
[8]有关全球HIV/艾滋病流行的最新报道[J]. 龚震宇. 国外医学情报. 2002(02)
[9]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 陈庆云. 中国行政管理. 2000(07)
本文编号:3271234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2 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2.2 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3 重大意义
2.3.1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2.3.2 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2.3.3 保护野生动物和履行国际公约
3 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
3.1 基本情况
3.2 存在的问题
3.2.1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基础薄弱
3.2.2 监测站点布设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监测盲区
3.2.3 缺乏科学系统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3.2.4 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3.3 效益及发展前景
3.3.1 社会效益
3.3.2 经济效益
3.3.3 生态效益
4 需要重点监测的重大野生动物疫病
4.1 禽流感
4.2 狂犬病
4.3 非典型性肺炎
4.4 莱姆病
4.5 其他疫病
第二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1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1.1 公共管理的涵义与特征
1.1.1 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1.2 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2 公共组织及管理主体
3 公共管理的职能与目标
3.1 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管理的职能
3.2 公共管理的目标公共管理的目标
第三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1 基本现状
1.1 监测站点建设情况
1.2 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制定情况
1.3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1.4 资金落实和设备配置情况
1.4.1 资金落实情况
1.4.2 监测设备配备情况
1.4.3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1.5 监测防控和信息上报情况
1.6 执法检查情况
1.7 科普宣传情况
2 主要问题
2.1 无专门机构和人员
2.2 监测站点布设不足,存在诸多监测盲区
2.3 缺乏科学系统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2.4 监测工作经费缺乏,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2.5 缺乏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 有关建议与对策
3.1 成立监测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3.2 加速推进"三个转变"
3.2.1 推进以候鸟禽流感监测为主向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全面监测转变
3.2.2 加速推进由部门监测向全社会监测的转变
3.2.3 加速推进由被动监测向主动监测预警的转变
3.3 加快建设监测网络体系
3.4 加快建设规章制度体系
3.5 加快建设科技支撑体系
3.6 加快建设物资保障体系
3.7 加快建设人员队伍体系
3.8 加大检查力度,防范疫情发生
3.9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疫病防范意识
第四章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与管理规范探讨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规范内容
3.1 术语或定义
3.1.1 野生动物疫源
3.1.2 野生动物疫病
3.1.3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3.1.4 观测点
3.1.5 监测样地
3.1.6 巡视路线
4 监测站主要职责
4.1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中心
4.2 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3 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4.4 市县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5 监测人员的职责及要求
5.1 专职监测人员
5.2 兼职监测人员
6 监测站能力建设
6.1 监测网络
6.2 科技支撑
6.3 信息系统
6.4 设备配备标准
6.4.1 监测设备
6.4.2 样品采集设备
6.4.3 病料保存设备
6.4.4 检测设备
6.4.5 信息传递设备
6.4.6 后勤保障装备
6.4.7 应急物资储备
7 监测站管理
7.1 领导归属
7.2 机构设置
7.3 管理制度
7.3.1 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7.3.2 监测员岗位职责
7.3.3 监测信息保密制度
7.3.4 节假日应急值守制度
7.3.5 责任追究制度
7.3.6 实验室管理制度
7.3.7 仪器设备管理规定
7.3.8 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7.4 绩效管理
7.5 预案管理
7.5.1 应急预案的制定
7.5.2 应急预案的评估与修订
7.6 项目管理
7.7 设备采购管理
7.8 经费管理
7.9 应急物资管理
7.10 教育培训
8 监测的具体内容
8.1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范围
8.2 监测疫病主要种类
8.3 监测的主要野生动物物种
8.4 监测的主要区域
8.5 监测方法
8.6 监测强度
8.7 样本的采集、处理及保存
8.8 防护措施
9 监测信息报告及处理
9.1 监测信息日报
9.2 监测信息月报
9.3 监测信息年报
9.4 突发事件实行快报
10 异常情况应急处理
10.1 隔离封锁
10.2 无害化处理
10.2.1 深埋
10.2.2 焚烧焚化
10.2.3 发酵
11 疫情发布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的基本情况
1.2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 广东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1.4 广东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与管理规范探讨
2 讨论
2.1 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的客观性
2.2 建设与管理规范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2.3 本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对策[J]. 王付民,谢远崧,侯方晖,邹洁建,陈鹏飞,廖庆祥. 广东林业科技. 2007(04)
[2]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标准化[J]. 宋玉双,黄北英. 防护林科技. 2006(04)
[3]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J]. 夏咸柱. 动物保健. 2006(07)
[4]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其理性思考[J]. 何翔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03)
[5]莱姆病研究进展[J]. 杜娈英,陈晓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02)
[6]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J]. 闪淳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02)
[7]狂犬病国外研究进展[J]. 王显军,韩其厚,丁淑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4(09)
[8]有关全球HIV/艾滋病流行的最新报道[J]. 龚震宇. 国外医学情报. 2002(02)
[9]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 陈庆云. 中国行政管理. 2000(07)
本文编号:3271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27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