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评价: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19:33
随着中国的非遗保护进入"后申遗时代",非遗保护实质上转变为非遗管理工作,成为文化管理的内容之一。非遗管理应遵循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绩效评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非遗管理应高度重视保护效果的评价。加强非遗保护效果评价可以进一步丰富、完善非遗管理学理论体系,为保护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可以检测非遗管理实践的得失,实现精准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助于检验非遗名录制度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正确引导非遗健康发展;能够提高非遗保护的透明度和效率,保障传承人及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完善非遗管理学学科体系
二、促进非遗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检验非遗保护名录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保障人民群众及传承人的文化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传承及传承人保护研究——以武鸣壮族师公舞传承为例[J]. 黄世杰,刘景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2]左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模式研究[J]. 陈功,王成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J]. 郑迦文.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4)
[4]“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J]. 段友文,郑月. 文化遗产. 2015(05)
[5]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J]. 余悦.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9)
[6]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 高丙中. 文艺研究. 2008(02)
[7]文化遗产学初论[J]. 贺云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硕士论文
[1]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体系的思考[D]. 周开军.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93450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完善非遗管理学学科体系
二、促进非遗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检验非遗保护名录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保障人民群众及传承人的文化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传承及传承人保护研究——以武鸣壮族师公舞传承为例[J]. 黄世杰,刘景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2]左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模式研究[J]. 陈功,王成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J]. 郑迦文.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4)
[4]“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J]. 段友文,郑月. 文化遗产. 2015(05)
[5]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J]. 余悦.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9)
[6]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 高丙中. 文艺研究. 2008(02)
[7]文化遗产学初论[J]. 贺云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硕士论文
[1]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体系的思考[D]. 周开军.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93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29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