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理论渊源、技术要求及信息披露

发布时间:2021-08-03 02:47
  从管理学范畴看,绩效界定为业绩和成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也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成果)。而绩效管理则是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推出,正是恰逢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管理绩效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预算绩效管理迎来‘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为此,在强调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对预算决策、产出和结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绩效管理,达到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既有引导激励作用,又不会约束财政的正常运作绩效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困扰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技术与信息披露体系建设进行有益探讨。 

【文章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2019,(1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预算绩效化改革引发的现实思考
    (一) 由绩效意识上升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历程
    (二) 认识统一进程中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困扰
二、理论的梳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渊源及技术要求
    (一)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渊源
        1.公共选择理论成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生成的理论基石。
        2.委托-代理理论成为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媒介。
        3.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践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指导。
    (二)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中的技术要求
        1.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应遵循的内在原则。
            (1) 问需于民, 分层供给, 兑现决策权。
            (2) 用财于民, 节约高效, 兑现控制权。
            (3) 告之于民, 重在约束, 兑现监督权。
        2.兑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应具备的技术要求。
            (1) 绩效目标管理中的技术要求。
            (2) 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中的技术要求。
            (3)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中的技术要求。
三、实践的路径:健全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及信息披露体系
    1.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基于公共品生命周期模型。
    2.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对政府预算信息披露的总体要求。
        (1) 微观层面需由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部门预算绩效报告。
        (2) 宏观管理层面需由政府给出综合性预算报告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J]. 章翠飞.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1(08)
[2]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的思考[J]. 赵学群.  现代经济探讨. 2010(12)



本文编号:3318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18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