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构建政府管理模式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16:17
关于政府管理模式的构建,学者们大都以“政府职能和政府规模决定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结论为依据,或者立足于政府规模的大小上,来考察政府数量的精简;或者立足于政府职能的逻辑定位上,来考察政府模式的有限或有效。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角度,考察西方行政学理论演进的基本历程和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发展阶段,得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与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历程具有逻辑的一致性。通过中国政府改革由增量型改革向结构型转换的历史分析,得出:中国政府管理模式要实现“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原则的有机统一,必须抛弃传统意义上的或者单纯从政府的规模大小、或者单纯从政府的职能边界上来构建政府管理模式的分析思路,而必须从“与政府内在职能规模相匹配”的政府适度规模的视角原则,来考量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构建包括理论价值与实践操作两个内容。其理论价值的构建,在组织制度上上,体现为“弃官僚制”与“立官僚制”的有机统一;在激励机制上体现为“公共性”与“自利性”的有机统一。在机构职能上,体现为“管制性”与“服务性”...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本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基本构架
1.5 本研究可能实现的创新
第二章 政府管理模式价值选择的历史演进
2.1 政府管理模式构建的效率原则
2.1.1 官僚制—“效率价值原则”的构建基础
2.1.2 效率原则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2.1.3 效率价值原则的合理性基础及其精神实质
2.2 公平原则与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论建构
2.2.1 新公共行政学公平原则的内涵
2.2.2 新公共行政学公平原则的内容
2.2.3 止于理性反思的公平原则
2.3 新公共管理的效益原则
2.3.1 新公共管理基于效益原则的范式转换
2.3.2 新公共管理效益原则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模式的历史考察
3.1 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
3.1.1 全能主义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由来
3.1.2 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增量型改革
3.1.3 增量型改革与结构型调整的初步尝试—1998 年改革
3.2 有限政府管理模式的初步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3.2.1 有限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3.2.2 有限政府管理模式的运行特征
3.2.3 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关系的重构
3.3 从有限政府走向有效政府
3.3.1 2003 年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
3.3.2 2003 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3.3.3 前五次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价值目标
4.1 组织价值目标
4.1.1 “弃官僚制”的适应性
4.1.2 “立官僚制”的适应性
4.1.3 行政改革的合理路径
4.2 激励机制价值目标
4.2.1 自利性
4.2.2 公共性
4.2.3 公共性与自利性的有机统一
4.3 职能价值目标
4.3.1 管理与服务要职能
4.3.2 政府管理职能边界
第五章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
5.1 理性官僚制与人民民主制的有机统一
5.1.1 建构理性官僚制的政府组织模式
5.1.2 推进民主行政
5.1.3 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性官僚制
5.2 大部制——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实体结构
5.2.1 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改革的关系
5.2.2 大部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5.2.3 大部制改革的逻辑路径
5.3 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实践归宿——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5.3.1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经验
5.3.2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原则
5.3.3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路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民意调查[J]. Tony Saich. 公共管理评论. 2006(02)
[2]论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条件[J]. 徐双敏. 统计与决策. 2006(08)
[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文化视角分析[J]. 李彦锋. 甘肃农业. 2005(11)
[4]影响政府绩效评估误差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 范柏乃,余有贤,程宏伟. 软科学. 2005(04)
[5]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若干问题的分析[J]. 史建军,周志刚. 经济与管理. 2005(08)
[6]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颜如春. 探索. 2005(02)
[7]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规范分析[J]. 刘成. 经济研究参考. 2005(25)
[8]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在地方行政改革中的运用[J]. 臧志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06)
[9]分权、民主与地方政府公共责任建设[J]. 杨雪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政府绩效立法分析:以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为例[J]. 吴建南,温挺挺. 中国行政管理. 2004(09)
本文编号:3322014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本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基本构架
1.5 本研究可能实现的创新
第二章 政府管理模式价值选择的历史演进
2.1 政府管理模式构建的效率原则
2.1.1 官僚制—“效率价值原则”的构建基础
2.1.2 效率原则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2.1.3 效率价值原则的合理性基础及其精神实质
2.2 公平原则与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论建构
2.2.1 新公共行政学公平原则的内涵
2.2.2 新公共行政学公平原则的内容
2.2.3 止于理性反思的公平原则
2.3 新公共管理的效益原则
2.3.1 新公共管理基于效益原则的范式转换
2.3.2 新公共管理效益原则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模式的历史考察
3.1 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
3.1.1 全能主义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由来
3.1.2 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增量型改革
3.1.3 增量型改革与结构型调整的初步尝试—1998 年改革
3.2 有限政府管理模式的初步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3.2.1 有限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3.2.2 有限政府管理模式的运行特征
3.2.3 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关系的重构
3.3 从有限政府走向有效政府
3.3.1 2003 年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
3.3.2 2003 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3.3.3 前五次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价值目标
4.1 组织价值目标
4.1.1 “弃官僚制”的适应性
4.1.2 “立官僚制”的适应性
4.1.3 行政改革的合理路径
4.2 激励机制价值目标
4.2.1 自利性
4.2.2 公共性
4.2.3 公共性与自利性的有机统一
4.3 职能价值目标
4.3.1 管理与服务要职能
4.3.2 政府管理职能边界
第五章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
5.1 理性官僚制与人民民主制的有机统一
5.1.1 建构理性官僚制的政府组织模式
5.1.2 推进民主行政
5.1.3 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性官僚制
5.2 大部制——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实体结构
5.2.1 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改革的关系
5.2.2 大部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5.2.3 大部制改革的逻辑路径
5.3 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实践归宿——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5.3.1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经验
5.3.2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原则
5.3.3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路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民意调查[J]. Tony Saich. 公共管理评论. 2006(02)
[2]论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条件[J]. 徐双敏. 统计与决策. 2006(08)
[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文化视角分析[J]. 李彦锋. 甘肃农业. 2005(11)
[4]影响政府绩效评估误差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 范柏乃,余有贤,程宏伟. 软科学. 2005(04)
[5]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若干问题的分析[J]. 史建军,周志刚. 经济与管理. 2005(08)
[6]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颜如春. 探索. 2005(02)
[7]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规范分析[J]. 刘成. 经济研究参考. 2005(25)
[8]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在地方行政改革中的运用[J]. 臧志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06)
[9]分权、民主与地方政府公共责任建设[J]. 杨雪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10]政府绩效立法分析:以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为例[J]. 吴建南,温挺挺. 中国行政管理. 2004(09)
本文编号:332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2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