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20 23:01
社会管理创新被认为是应对当前“社会不可治理状态”或“治理危机”下提出的一种创新思路,其本质是寻求公共治理的变革之道,即持续追求公共治理的有效性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镶嵌在公共行政范式转换之中,且在公共治理模式变迁的不同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也有所不同。在公共行政学独立以前的前威尔逊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主要蕴含于西方政治思想之中;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威尔逊——韦伯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则更多表现为对以效率为核心的工具理性的崇拜;新公共行政时期的社会管理则在对以效率为核心工具的工具理性批判基础上开始对社会公平的价值理性进行呼吁;新公共管理时期,伴随着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浪潮,社会管理创新又转向对管理主义的回归;紧接着治理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的兴起使得公共治理进入到多元主义时期,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明显带有一种多元主义的色彩。但无论处在任何时期,不管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如何转变,其本质仍然是在寻求有效的公共治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有效的公共治理的制度安排必须符合帕累托原则、正义性原则、互惠性原则三个标准。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政府主体能够主导的。针对当前复杂性社会治理危机的现...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什么是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
1.2.2 关于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思路与方法探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管理创新本质探讨——公共治理的变革之道
2.1 社会管理与公共治理
2.2 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寻求有效的公共治理
2.3 有效公共治理的评判标准
2.3.1 帕累托原则
2.3.2 正义性原则
2.3.3 互惠性原则
第三章 社会管理创新历史嬗变——公共治理的模式变迁
3.1 前威尔逊时期:蕴含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
3.2 威尔逊——韦伯时期:以效率为核心工具理性的崇拜
3.3 新公共行政时期:对社会公平的价值理性呼吁
3.4 新公共管理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对管理主义的回归
3.5 多元治理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多元主义
第四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公共理性张扬
4.1 复杂性的社会现实
4.2 现代公共行政的局限
4.3 张扬公共理性的公共治理的社会建构
4.3.1 公共理性是关于公共价值的追求及其正义的分配的理性
4.3.2 基于互惠性原则的公共推理推动公共理性的成长
4.3.3 公共治理的社会建构关键在于重塑公民的公共生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J]. 周本顺. 求是. 2011(10)
[2]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30年[J]. 姚华平. 社会主义研究. 2009(06)
[3]中国社会管理模式初探[J]. 魏毅敏. 理论观察. 2009(04)
[4]分离状态下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之整合[J]. 陆昱.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5]论我国公共伦理研究的三个向度及其基本范式[J]. 何历宇. 道德与文明. 2009(01)
[6]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构建”课题研究报告[J]. 陈振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7]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 丁元竹. 学术月刊. 2008(02)
[8]从乌托邦到好社会——西方现代社会建设理念的演变[J]. 成伯清. 江苏社会科学. 2007(06)
[9]从政府理性到公共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路径分析[J]. 史云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07(06)
[10]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走向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之二[J]. 何增科.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09)
本文编号:3354371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什么是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
1.2.2 关于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思路与方法探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管理创新本质探讨——公共治理的变革之道
2.1 社会管理与公共治理
2.2 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寻求有效的公共治理
2.3 有效公共治理的评判标准
2.3.1 帕累托原则
2.3.2 正义性原则
2.3.3 互惠性原则
第三章 社会管理创新历史嬗变——公共治理的模式变迁
3.1 前威尔逊时期:蕴含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
3.2 威尔逊——韦伯时期:以效率为核心工具理性的崇拜
3.3 新公共行政时期:对社会公平的价值理性呼吁
3.4 新公共管理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对管理主义的回归
3.5 多元治理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多元主义
第四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公共理性张扬
4.1 复杂性的社会现实
4.2 现代公共行政的局限
4.3 张扬公共理性的公共治理的社会建构
4.3.1 公共理性是关于公共价值的追求及其正义的分配的理性
4.3.2 基于互惠性原则的公共推理推动公共理性的成长
4.3.3 公共治理的社会建构关键在于重塑公民的公共生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J]. 周本顺. 求是. 2011(10)
[2]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30年[J]. 姚华平. 社会主义研究. 2009(06)
[3]中国社会管理模式初探[J]. 魏毅敏. 理论观察. 2009(04)
[4]分离状态下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之整合[J]. 陆昱.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5]论我国公共伦理研究的三个向度及其基本范式[J]. 何历宇. 道德与文明. 2009(01)
[6]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构建”课题研究报告[J]. 陈振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7]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 丁元竹. 学术月刊. 2008(02)
[8]从乌托邦到好社会——西方现代社会建设理念的演变[J]. 成伯清. 江苏社会科学. 2007(06)
[9]从政府理性到公共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路径分析[J]. 史云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07(06)
[10]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走向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之二[J]. 何增科.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09)
本文编号:3354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5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