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主体网络问政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3 19: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逐年增加,所覆盖的年龄层面也更加广泛,在这个话语权自由的时代,网民的意见、思想时刻影响着政务人员的工作状况,同时被网民监督着。公共管理主体作为与网民、公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工作载体,它们的网络问政能力备受瞩目。虽然,网络问政的话题多年前已经被学者关注,但是鲜有学者提出一套适用的指标来考察公共管理主体的网络问政能力,因此,本文通过专家调查建立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经过比较访谈法、德尔菲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的优劣势,本文选择了可行性最高、结论较准确的德尔菲法,邀请了21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对首轮指标进行评议,从影响程度和指标描述明确性等方面决定指标是否保留、描述是否需要修正等问题。在分析了第一轮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将意见综合反馈给专家们,请他们再次独立地为修改后的第二轮问卷进行评议。最终,本文确定了公共管理主体的网络问政指标体系。为了能够将指标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本文继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问政能力指标的权重。首先,请专家们使用1-9标度法比较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通过专家们的打分,建立两两比较矩阵,经过一系列...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2 网络问政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2.1 网络问政的概念
2.2 网络问政的平台与方式
2.3 网络问政的特征
2.4 网络问政的实践
2.5 网络问政工作能力的概念
3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设计
3.2 首轮调查问卷的建立
3.3 专家组的确定
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指标体系的形成
4.1 第一轮数据分析及结果
4.2 所生成的第二轮调查问卷
4.3 第二轮数据分析及结果
4.4 网络问政能力指标体系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问政能力指标权重确定
5.1 层次分析方法简介
5.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5.3 结果分析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传播模式看我国政务微博的特征与发展[J]. 杨少同. 群文天地. 2012(08)
[2]服务型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探析[J]. 明燕飞,毕腾飞. 求索. 2012(03)
[3]危机传播中网络论坛的正负效应[J]. 蒋琳. 新闻爱好者. 2012(04)
[4]网络论坛的民意沟通与疏导[J]. 曹劲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1(10)
[5]网络问政视野下网民意识的培养[J]. 李晓红,高华雷. 求实. 2011(10)
[6]网络问政的生态化考量[J]. 凌烨丽. 前沿. 2011(19)
[7]网络问政的意涵、形式与特征[J]. 孟庆国. 电子政务. 2011(09)
[8]反思与重构:网络民意的喜与忧[J]. 刘蕊. 青年记者. 2011(26)
[9]网络问政、地方治理与政治生态——以黑龙江省绥化市“民情在线”为例[J]. 史文静. 新闻知识. 2011(09)
[10]应对网络民意,领导干部需具备的六种能力[J]. 李安宁. 前沿. 2011(14)
硕士论文
[1]技术创新网络治理绩效评价研究[D]. 匡丽.西安理工大学 2010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级政府网站绩效模糊综合评估[D]. 张永艳.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 曾晓牧.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9519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2 网络问政的理论与实践概述
2.1 网络问政的概念
2.2 网络问政的平台与方式
2.3 网络问政的特征
2.4 网络问政的实践
2.5 网络问政工作能力的概念
3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基于德尔菲法的研究设计
3.2 首轮调查问卷的建立
3.3 专家组的确定
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指标体系的形成
4.1 第一轮数据分析及结果
4.2 所生成的第二轮调查问卷
4.3 第二轮数据分析及结果
4.4 网络问政能力指标体系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问政能力指标权重确定
5.1 层次分析方法简介
5.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5.3 结果分析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传播模式看我国政务微博的特征与发展[J]. 杨少同. 群文天地. 2012(08)
[2]服务型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探析[J]. 明燕飞,毕腾飞. 求索. 2012(03)
[3]危机传播中网络论坛的正负效应[J]. 蒋琳. 新闻爱好者. 2012(04)
[4]网络论坛的民意沟通与疏导[J]. 曹劲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1(10)
[5]网络问政视野下网民意识的培养[J]. 李晓红,高华雷. 求实. 2011(10)
[6]网络问政的生态化考量[J]. 凌烨丽. 前沿. 2011(19)
[7]网络问政的意涵、形式与特征[J]. 孟庆国. 电子政务. 2011(09)
[8]反思与重构:网络民意的喜与忧[J]. 刘蕊. 青年记者. 2011(26)
[9]网络问政、地方治理与政治生态——以黑龙江省绥化市“民情在线”为例[J]. 史文静. 新闻知识. 2011(09)
[10]应对网络民意,领导干部需具备的六种能力[J]. 李安宁. 前沿. 2011(14)
硕士论文
[1]技术创新网络治理绩效评价研究[D]. 匡丽.西安理工大学 2010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级政府网站绩效模糊综合评估[D]. 张永艳.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 曾晓牧.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95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39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