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权力论:合法性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19:43
  权力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权力的前提是什么?这个命题可能比权力本身是什么更为重要。我们不对权力概念本身作超越历史的诠释,而把我们的目光投射于权力存在的前提——合法性和合理性上,对此前提的反思和批判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的拥有和丧失是与历史地平线的不断攀升相影相随的,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必须从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时代命题中寻找答案。当一个社会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个转型包括了社会管理组织结构的转型,而社会管理组织结构的转型就必然内涵权力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转变,相应地权力类型也必然随之实现变革。一个现代社会的权力不能以传统社会权力的合法性、合理性为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以后现代社会的权力类型实施社会管理。所以,权力是需要管理的,缺少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支撑,权力系统将土崩瓦解。一方面,权力系统的构建需要合法性证明和合理性维持;另一方面,权力系统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研究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权力作为社会管理组织极其重要之要素,充满歧义而见仁见智,在权力形态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权力转型是与...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追问权力的根源—合法性和合理性流变
    一、众说纷纭的权力
    二、权力的前提和基础: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哲学思维的三种范式
    四、三种对应的权力观
    五、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管理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一章 权力—社会管理组织的控制协调力量
    一、权力概念的流变
        (一) 权力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
        (二) 理解权力的四个向度
    二、权力的界分与权力的确定
        (一) 权力与强制
        (二) 权力与影响力
        (三) 权力与权威
        (四) 权力与权利
        (五) 权力的确定
    三、使用权力的诸理由
第二章 权力与相关范畴
    一、权力与资本
    二、权力与意识形态
        (一) 组织文化和意识形态
        (二) 权力意志的意识形态化
        (三) 意识形态概念的三重含义
    三、权力与民主
        (一) 洛克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民主理论
        (二) 卢梭的公民权利服从国家权力(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三) 贡斯当以自由为基础的民主理论
        (四) 民主蜕变为暴政:以多数人的名义
    四、权力与正义
        (一) 正义与秩序
        (二) 秩序与自由
        (三) 自由与平等
第三章 合法性—社会管理组织权力的基础
    一、西方学者合法性理论综述
        (一) 洛克的合法性概念
        (二) 韦伯的合法性概念
        (三) 韦伯之后的合法性概念
        (四) 哈贝马斯的合法性概念
    二、普遍存在的合法性危机
        (一) 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 共同体、体制、当局三层次的分析框架
    三、合法性产生和维持的途径
        (一) 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相互关系
        (二) 特定支持和散布性支持
第四章 合理性—社会管理组织权力的前提
    一、理性的历史变奏
        (一) “理性”与“合理性”概念
        (二) 对理性的批判与重建
    二、马尔库塞对理性的批判
        (一) 何谓“科学技术合理性”
        (二) 科学技术合理性是发达工业化社会的基础
        (三) 科学技术合理性批判的理论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性观念
        (一) 对主体的解构
        (二) 对理性的颠覆
        (三) 元叙事的否定
        (四) 对科学理性的祛魅
    四、马克思的合理性思想
        (一) 实践性与辩证性:作为合理性思想的基本前提
        (二) 真理性与价值性:作为合理性评价的基本尺度
        (三) 批判性与开放性:作为合理性理论的基本特质
        (四) 马克思追求的目标:人与世界关系的合理性
第五章 客体中心主义—传统社会管理组织中的权力
    一、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 神学性思维的专制
        (二) 军事时代的占有
        (三) 一元化社会的结构
        (四) Gemeinschaft(礼俗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占优势
        (五) 机械团结
    二、由形上理性所主导的哲学传统
        (一) 抽象的本体论
        (二) 二元对立
        (三) 自足性
        (四) 传统社会的神圣价值体系
    三、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权力类型
        (一) 自然崇拜:客体中心主义
        (二) 人格权力神圣化
        (三) 有效性并不构成传统社会权力合法性基础
第六章 主体中心主义—现代社会管理组织中的权力
    一、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一) 实证科学的盛行
        (二) 工业时代的兴起
        (三) 多元社会的结构
        (四) Gesellschaft(法理社会)的人际关系类型占优势
        (五) 有机团结
    二、现代哲学对传统形上理性的反叛
        (一) 自然法则:新的阿基米德点
        (二) 理性的世俗化
    三、法治为核心理念的权力类型
        (一) 理性崇拜:主体中心主义
        (二) 法律(规则)神圣化
    四、从合法权力类型的划分看法治的必要性
    五、法治语境下的官僚体制
    六、现代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第七章 交往实践—后现代社会管理组织中的权力
    一、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二) 知识经济社会
        (三) 多元的社会文化
    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一) 用“分延”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 用差异对抗理性的总体化
        (三) 注重个体性和自我关切,反对主体性和人道主义
        (四) 用透视主义和相对主义取代表象论和基础主义的认识论
        (五) 用不确定性和小型叙事取代元话语和宏大叙事
        (六) 用“精神分裂分析”取代“精神分析”
        (七) 用微观政治学取代宏观政治学
    三、现代社会的权力合法性危机
        (一) 国家与社会、公共与私人“权界”的模糊
        (二) 公众对公共制度“内在原则”的疏离
        (三) 后现代主义对权力“合法性”的解构
        (四) 普遍共识、交叉共识构成权力合法性的新原点
    四、以治理为核心理念的权力类型
        (一) 新的阿基米德点:交往实践共同体
        (二) 人格神化和规则神化的消解
        (三) 治理型权力模式中的法治与德治
    五、治理:公共管理的新图式
第八章 走向和谐—中国社会管理组织中的权力
    一、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基本构架
        (一) 治国理想与社会组织结构框架
        (二) 权力的差序格局性分布(以家族企业为例)
    二、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权力结构的特征
        (一) 转型期权力结构的变动造成权力的失衡和一定程度的失控
        (二) 渐进改革对权威结构的依赖导致传统体制的延续
        (三) 渐进改革对“稳定”的需求造成对权力集中的一定的坚持
    三、苏共丧失权力的教训及启示
        (一) 列宁时期: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兴起
        (二) 斯大林时期:合法性的困境
        (三)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合法性的双重危机
        (四) 戈尔巴乔夫时期:寻求新的合法性来源及其对原有合法性的根本否定
    四、中国社会转型期中政治权力“合法性”问题
        (一) 社会转型中的利益分化与意识形态冲突
        (二)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疑聚力”与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五、重塑合法性,建设和谐社会
        (一) 政府权威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二) 政府权威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依法行政的艺术性
        (三) 政府权威的可持续发展还依赖于政治文化建设的背景支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404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404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