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大连城市精神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20:20
  近年来各地热衷于城市精神的讨论,纷纷提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但也不乏牵强附会的。城市精神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从众,应在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特质,有计划有原则的实施。“城市精神”的塑造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面对的庞大系统工程问题。关于城市精神的塑造问题,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或从城市形象、城市建筑来入手考察,但是还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从公共管理的实践意义出发,突出城市精神所具有的公共性,来探讨大连城市精神的塑造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具有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性、民众性的基本特征。同时城市精神作为一项公共物品,它服务于民众、为民众所分享,还具有公共属性。具体到一个城市,从历史积淀、地域特点、城市特色来总结大连城市精神所包容的文化特质,大连的城市文化不仅涵盖了历史的沧桑、改革的风采,还凸显了城市的发展进步。在党政领导的牵引指导、市民群众的参与下,大连城市精神的塑造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其原因既有认识上的不充分,体制上的弊端,也有来自文化惰性的因素。通过对大连城市精...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大连城市精神塑造研究


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市精神,大连,市民,气质


到带动城市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大连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在积极探寻城市精神内涵所在,通过宣传也在市民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本论文在《大连城市精神塑造调查问卷》中,关于“您怎样理解大连的城市精神”的调查结果如图3.1所示:新时期大连城市发展对市民素质的要求,大连城市的传统风貌,22%大连城市的行政纲领,6%程程跟麟瀚滩滩蔽邃然淄洲绍纯测欢蛇叼会藉粼毅麒瀚i绍瓷挽 挽大连长期形成的群体气质和集体意识,46%图3.1对大连城市精神的理解 Fig3.1theunderstandingofDaliansPiritual广大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认为是“大连长期形成的群体气质和集体意识”的被调查者占到了46%。可以说城市精神作为城市广泛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已经成为高扬在市民心目中的一面特色鲜明的旗帜,它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引领广大群众奋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对城市精神应该包涵的内容,大连市民也有自己的想法

连城,市民,态度,城市精神


图3.3市民对于人连城市精神塑造的态度Fig3.3eitizensforDalianeitysPiritshaPeattitude52%的受访者认为若有机会将参与大连城市精神的塑造,还有210/0的市民表示会积寻找机会参与进来。市民公众的积极参与也为城市精神的塑造纳入城市未来的发展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3.1.3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文化、精神等“软环境”就成为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增强城市竞争力。同时,城竞争力的强弱也反映了城市精神对城市发展的指引要求。现代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市的竞争最终必然是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因此,城市能否效地整合资源、及时有效的更新自我,为民众的需求提供便捷的服务,是城市精神应含内容。大连偏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一隅,其坐拥渤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广阔市场,倚东北腹地丰饶的物产资源,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它拥有着城市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城市精神及其塑造和弘扬[J]. 陈柳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2]公共性及其一般类型[J]. 王维国.  新视野. 2010(03)
[3]全球视野下的都市精神文化[J]. 鲍宗豪.  科学发展. 2009(12)
[4]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广州城市形象研究[J]. 刘青.  柳州师专学报. 2009(06)
[5]关于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形象的几点思考[J]. 谢如红.  美术大观. 2009(12)
[6]简析新加坡对儒家伦理的学习及启示[J]. 戴冰.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7]试论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以福建省三明市的实践为例[J]. 汪震国.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03)
[8]垃圾处理产业中的邻避现象探析[J]. 金通.  当代财经. 2007(05)
[9]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 姜辉.  商业时代. 2007(10)
[10]探析城市精神与城市行为识别的互动性[J]. 肖保英,孙湘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7(01)



本文编号:3453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453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