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机制法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9:24

  本文关键词: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机制法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治理 公民参与 观念变革 主体拓展 制度完善


【摘要】:通过借鉴国外并充分结合我国部分省份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在地方治理模式创新的改革浪潮中,不仅有正确的基调和方向,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公民参与创造经济基础;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公民参与奠定素质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参与提供便利条件;现代公共管理相应制度基础的趋于完善等等,为我国地方治理中实现公民参与提供了诸多基础条件。但不得否认的是在公民对于地方治理的参与过程中困难尚存,目前在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仍然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和丰富公民在地方治理中的参与,国家公权力机关改变“为官乃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意识到公民所应扮演的社会最主要主体的角色,充分发挥公民所应担负的社会最主要推动力量的作用,有效借助网络等现代科技为载体,将我国政府真正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公民改变以“闹事文化”、“痞子文化”为代表的非理性化参与,与其他地方治理参与主体积极合作,充分利用基层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网络媒体等特有优势将公民对于地方治理的参与权利优化行使。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政府的信赖感,并感觉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发挥正确的政治参与作用,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公民参与地方治理,提高了其对政治体制的归属感。因此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公权力机关及公民自身参与意识的矫正为前提,以地方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为基础,参与体制创新和完善为保障,真正实现公民参与到地方治理中,通过公民广泛参与和双向良性互动,实现善治善政。
【关键词】:地方治理 公民参与 观念变革 主体拓展 制度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9
  • 第一章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之理论与现状9-16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之法理基础9-11
  • 一、协商民主理论9-10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10
  • 三、市场经济理论10-11
  • 第二节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之现状分析11-16
  • 一、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之现状11-14
  • 二、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之问题及原因14-16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之观念变革16-24
  • 第一节 增强公民参与意识16-19
  • 一、提高公民参与素质16-17
  • 二、实现参与的组织化17-19
  • 三、保持参与的理性化19
  • 第二节 转变政府执政意识19-24
  • 一、正确认识与公民关系20-21
  • 二、政府公众诉求回应制度21-24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之主体拓展24-29
  • 第一节 基层自治组织24-25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25-27
  • 第三节 媒体与网络27-29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之制度完善29-35
  • 第一节 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29-31
  • 第二节 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31-33
  • 第三节 政府公共监督中的公民参与33-35
  • 结语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地方治理[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10期

2 陈芳;陈振明;;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历程、现状与前景[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3 陈潭;肖建华;;地方治理研究:西方经验与本土路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喻锋;;走向“地方的欧洲”:欧洲地方治理的发展及其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杨倩;张莎莎;;论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6 刘莹;;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孙柏瑛;当代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的兴起[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4期

8 张建国;中国地方治理与建设责任政府[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郁建兴,金蕾;法国地方治理体系中的市镇政府[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何艳玲;特定事件、治理过程与治理文化——一个新的地方治理实践分析框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振林;;中美地方治理市场化技术比较及其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雅勤;;转型时期的地方治理:困境与出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永茂;;台湾地方治理的发展与限制:以台北市大安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张雅勤;;论我国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对策——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谷宇;;官绅共治与政务协商——传统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张雅勤;;转型时期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对策[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7 许民和;;地方治理在社会转型期的“非政府化”突破[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8 李旭琴;;构建地方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公共关系模式——地方治理理论的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梁波;刘玉照;王海英;;地方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地方治理:需要从“经营”转向服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李跃;转变发展方式须积极推进地方治理模式科学化[N];学习时报;2010年

3 记者 何祖谋;省委党校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成立[N];福建日报;2012年

4 朱绩崧;地方治理要破除“念经机”心态[N];联合时报;2013年

5 杨雪冬;治理主体多元:地方治理向复合治理结构转变[N];学习时报;2009年

6 ;改革行政区划刷新地方治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7 李伟;于变迁中汲取前行的智慧[N];无锡日报;2013年

8 陈家刚;发挥好协商民主的“对话”作用[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南宁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甘日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广西日报;2014年

10 正林;在政府、大学和社会互动与合作中谋求学术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戴昌桥;中美两国地方治理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汤玉权;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利萍;地方治理中的协同及其机制构建[D];浙江大学;2013年

5 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青;地方治理视野中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地方治理有效性论析[D];河南大学;2006年

2 彭清萍;我国地方治理中执政党权力实现方式的结构与功能[D];山东大学;2015年

3 高肖;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毕辰欣;地方治理视野下贵州乌蒙山地区扶贫开发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5 胡雯燕;转型期商会参与地方治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柳茵;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机制法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罗安生;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D];浙江大学;2005年

8 温雪秋;地方治理视野下珠江三角洲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沈锦坤;信息社会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玲;论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7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907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