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勒坦汗纪念馆展览设计为例谈蒙古族历史名人纪念馆设计
本文关键词:以阿勒坦汗纪念馆展览设计为例谈蒙古族历史名人纪念馆设计 出处:《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继承人、集大成者和守望者。近年来草原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经过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背景下的众多民族和部落长期交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影响下,这些民族和部落的文明交互影响、交相辉映,形成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蒙古族作为近八百年来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较好的保持了原生态游牧文化的文化标本,为我们解读中华文明中游牧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对象。阿勒坦汗是蒙古族的一代英主,顺应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潮流,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央政权的和平相处、文化融合与经济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而促进了草原经济的繁荣发展。如何通过综合深入的剖析阿勒坦汗和钟金夫人(三娘子)的一生事迹,从中显示中华文明中两种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共存互补状态,从他们夫妇对民族团结和草原兴旺做出的贡献,树立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 本论文在深入研究草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与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展览元素及题材,运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和技术,设计符合内蒙古文化特征的展览体系。由阿勒坦汗纪念馆展览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如何针对蒙古族历史名人纪念馆的设计模式,为今后在此领域进行研究和创作的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The Mongolian are the heirs of the nomadic culture of northern China. The achievements of grassland cultur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watchman.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national community formed by the long-term mutual integration of many nationalities and trib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and nomadic civiliz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nationalities and tribes formed a long history civilization of five thousand years. The Mongolian people lived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for a long time in the past 800 years. Good preservation of the original culture of nomadic culture specimens for us to interpret the impact and contribution of nomadic culture in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provide the most direct object. Altam Khan is the Mongolian generation of British masters. In keeping with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exchanges between the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north of China. And the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irie economy. How to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analyze the life deeds of Altam Khan and Lady Zhong Jin (the third Lady). It shows the coexistence and co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major cultures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farming culture and nomadic culture,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their couple to the national unity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grassland. Set an example of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 On the basis of deeply studying the fus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culture 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his paper excavates representative exhibition elements and themes, and uses modern display means and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exhibition design of Aletham Khan Memorial Hall, this paper summarizes how to design the Mongol Historical Celebrity Memorial Hall. For the future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scholar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U25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刘芳;盛海涛;;博物馆功能与观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3 李红;周波;;人的私密性需求与城市住区建设[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4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潘志亮;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折射的时代精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琼;;针对视障观众的博物馆展厅信息无障碍研究[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王娜;;数字化服务与博物馆的新发展[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3 彭昕;;数字视频影像在首都博物馆的发展[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4 朱冬芬;;新技术在中国长城博物馆展览展示中的应用[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5 陈蔚;胡斌;;明清“湖广填川”移民会馆与清代四川城镇聚落结构演变的人类学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6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意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7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8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曾凡臣;刘兴;;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10 贾轶雯;;浅谈博物馆与“人文奥运”环境的构建[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松;中日传统家具结构形式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王亚丽;苗绣艺术及其工艺在高级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9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43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