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看不见的学园

发布时间:2018-04-18 01:18

  本文选题:空间结构 + 多主题 ; 参考:《新美术》2013年09期


【摘要】:正当马克波罗描述他作为记忆探访者所经过的城市时,忽必烈汗未必全都相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位鞑靼君王听我们这位威尼斯青年的讲述,要比任何信使和考察者梳理的报告都更专心,更具好奇心。而这次的"八五·85"展,如果作为一份重新梳理20世纪当代中国艺术史的报告,你也未必全信,可是有一点同样可以肯定,这次的讲述要比任何一本已载入叙事宏流的当代艺术史书来的更具可能性,也更让人好奇。如果把整个展览看作为一件作品,那最受限定的是什么?我觉得是空间。可能一个展览在最终成型之前冒出过成千上万的主题、次主题、多主题。可在定下展出场地的刹那,展览的空间结构就已经冥冥中被敲定了,剩下的就是匹配,最恰当的主题与最恰当的展出方式去匹配早已有之的空间结构。对一个空间构想能力弱的人来讲,不得不说,进入展厅的瞬间好像就已跌入万丈以下的迷宫深渊。依稀能够辨别的是中间的大厅呈现展览主题"将可能性还给历史,献给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五周年"。左
[Abstract]:When Marco Polo described the city through which he had passed as a memory visitor, Kublai Khan did not always believe it, but one thing was certain: the king of Tartar listened to the story of our young Venetian man.Be more attentive and curious than any messenger or observer combing the report.And if this exhibition, "85-85", is a reorganized report o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in the 20th century, you may not fully believe it, but one thing is equally certain.This story is more likely and more curious than any of the history books of contemporary art that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narrative.If the entire exhibition is regarded as a piece of work, what is the most qualified?I think it's space.There may be thousands of themes, subthemes, and multiple themes emerging from an exhibition before it is finally formed.But in the moment of setting the space for the exhibi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exhibition has been decided, and what remains is a match, the most appropriate theme and the most appropriate way to match the already existing spatial structure.To a man with a weak spatial conception, one has to say that the moment he enters the exhibition hall, he seems to have fallen into a maze below ten thousand feet.Vaguely, the middle hall presents the theme of "giving possibility back to History, dedicated to the 85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Fine Arts."Left
【分类号】:J2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现实主义的当代性——评美国当代画家辛西娅·克里布尔[J];世界美术;2005年02期

2 ;新闻快递[J];荣宝斋;2010年10期

3 夏雨;;放大 印象[J];山西青年.新晋商;2007年11期

4 李辛平;;建造一个“可能的世界”——邱振中访谈[J];艺术.生活;2011年02期

5 杨玉振;;当代艺术与“现实主义”——杨少斌“纵深800米”与“X-后视盲区”系列作品观后感[J];现代交际;2010年09期

6 ;抬头见喜——杭州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5期

7 师欣;前卫艺术家北京找北[J];中国新闻周刊;2001年20期

8 李公明;;当代艺术教育与社会学批判[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杭间;;精神的转换——我看潘鲁生的绘画作品[J];装饰;2007年07期

10 宋轶;;展览[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实现大跨度钢屋盖轻量化[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与屋盖钢结构轻量化[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尹德钰;刘善维;;山西省空间结构十年来的发展与展望[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张翰卿;;高校社会化的空间策略[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5 ;关于成立“空间结构委员会"的倡议[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6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7 王世豪;;城市聚集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以顺德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赵媛;郝丽莎;;江苏省能源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电力工业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涂远军;吴金志;张毅刚;;钢管贯通焊接空心球节点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卓新;董石麟;;基于仿生学的空间结构形体设计[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家和;用展览回应质疑与批评[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夏彦国;“综合媒介”[N];北京商报;2009年

3 ;有积极意义的展览[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元章 整理;文化展览 高潮迭起[N];珠海特区报;2008年

5 丁国旗;当代艺术:尴尬的处境与暧昧的反抗[N];文艺报;2009年

6 云菲 张亚萌;在探索创新中写就当代艺术的新章节[N];中国艺术报;2009年

7 朱其;当代艺术,暴跌的不只是价格[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国斌;谭国斌:斥资千万推广当代艺术[N];湖南日报;2011年

9 台湾美术馆策展人 潘显仁;台湾当代艺术征候[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亮;当代艺术离宝鸡有多远?[N];宝鸡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家伟;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驱动机理[D];河南大学;2013年

2 张鹏;中国城市化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7 赵书茂;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8 杜华强;森林排列空间结构分形地统计描述及其与热场之间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包惠;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与科技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祝影;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俊;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少杰;中日首都圈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梁青;城市居住空间的新秩序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王庆伟;长春郊区游憩景观空间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鲁晓勋;区域一体化视野下大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邵于宁;实时车载导航系统中的电子地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7 徐东彬;人力资本空间结构及合理布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吴昕;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杨丽芳;中国邮轮经济的空间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黄智略;关于构建“海峡旅游区”空间结构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66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766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