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书法创作的发展与突破
本文关键词:大篆书法创作的发展与突破
【摘要】:大篆一直在书法中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他就好像一个远古的巨人,又古老、又朦胧,却又是真实存在的。在当今世界,整个书法艺术已经慢慢的整体步入了纯艺术的殿堂。实用性和工具性已经不再是书法特有的标签,而大篆这样一个在秦以后漫长年代中一直不扮演实用角色的书体在这个时代中反而暗合当今书法发展的趋势。清末的吴昌硕老人在触碰到千年之前的《石鼓文》时似乎寻找到了大篆书法创作的一颗试金石并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大放异彩。通过考究吴昌硕大篆作品中《石鼓文》风格形成的过程,归纳现当代大篆作品中带有其风格作品的出现形式与规律,寻找到一个大篆书法创新的切入点。本文还梳理了近几十年书法展览中大篆作品风格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了当代大篆创作中必须注重的因素与可能的发展轨迹。期望为当代大篆书法创作提供一个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篆创作 石鼓文 吴昌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0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研究的意义8-9
- 1.3 研究综述9-10
- 第二章 大篆发展的进程与原因分析10-15
- 2.1 吴昌硕以前篆书创作的历史背景梳理10-12
- 2.2 以吴昌硕的《石鼓文》创作为例解读和寻求大篆创作的途径12-14
- 2.2.1 寻找到大篆创作切入点的吴昌硕与《石鼓文》12
- 2.2.2 《石鼓文》如何进入缶庐老人的视野12-14
- 2.3 吴昌硕以后至现当代书法创作的状况14-15
- 第三章 分析影响大篆创作的因素15-19
- 3.1 梳理当代展览作品中的篆书作品风格15-17
- 3.2 总结大环境中篆书创作的现状17-19
- 3.2.1 篆书作品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18
- 3.2.2 取法对象越来越广泛18
- 3.2.3 作品形式的极大丰富18-19
- 第四章 结合吴昌硕《石鼓文》书法及传承看大篆创作的发展规律与创作途径探究19-20
- 4.1 注重大篆装饰性的特征19
- 4.2 注重文化修养与金石学、文字学的研究19-20
- 第五章 结语20-21
- 致谢21-22
- 参考文献22-23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书法创作的文化嬗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1期
2 朱以撒;;书法创作的生命意象[J];书法世界;2003年09期
3 何鑫;;书法创作三昧[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张靖;关于书法创作中“传统”与“创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5 杨田盛;书法创作字外功散议[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6 徐清 ,胡志平;以“学”带“术”——第二届学院派书法创作讲习班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4期
7 陈坤;阿拉伯文书法创作创新[J];中国穆斯林;2005年03期
8 徐伟清;正确意识对书法创作过程的导向作用[J];书画艺术;2005年05期
9 邱振中;;当代书法创作:审美理想的寻求与超越[J];中国书画;2006年01期
10 王德志;;略说书法创作的“情场”[J];中国书画;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漱居[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2 ;阎志远[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3 ;吴魁勇[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4 ;朱澄生[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5 ;杨亚东[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俊;书法创作中功利行为的解读与评价[N];美术报;2008年
2 吴川淮;解决书法创作的“技”与“道”[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罗鸣;宁化获省“书法创作基地”称号[N];三明日报;2013年
4 靳鹤亭(山东,99级研修班);略论古文字与书法创作的内在联系[N];中国艺术报;2001年
5 朱锦标(江苏,,二00一级研修班);书法创作需具备一定的条件[N];中国艺术报;2002年
6 菡萏;浙江省书法创作作品观摩展在杭州富阳举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彭利铭;命题书法创作随感[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邱振中;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若干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赖睿;当下书法创作不如古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李刚田 中国书法家协会;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化与职业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长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D];浙江大学;2004年
2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坤;阴阳互补与书法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任建娥;当代小楷书法创作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戴曦;宋元大字书法创作观念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4 白光耀;黄庭坚对我的书法创作的启发[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5 王R
本文编号:844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84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