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贸易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2 13:19
【摘要】:目前,中国—东盟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各国人流、物流、资金流也将大幅增长,这将为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贸易深化合作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推进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贸易合作显然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然而,基于现有的合作条件下,如何不断优化区域内的金融服务贸易环境,开发适合东盟区域内金融服务贸易业务,拓宽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贸易监管体系,也是当前深化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贸易合作的关键所在。 因此,本文以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理论为基础,在衡量了中国—东盟各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增长速度、国际市场占有率等基础上,分析了各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信息服务四大业务,并结合了现有的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贸易政策,探讨出了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在考虑合作的促进与制约影响因素前提下,提出了深化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贸易合作的相关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trade in services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the flows of people, logistics and funds from all countries will als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his will br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epening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and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ow to promote China-ASEAN cooper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is obviously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faced by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Howev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cooperation conditions, how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region, develop the business suitable for the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ASEAN region, and broaden the field of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supervision system is also the key to deepen China-ASEA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cooperat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nking, insurance and securities industr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measur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scale, growth rate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The four major busines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service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hina-ASEA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policy, discusses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China-ASEA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On the premise of considering the promotion and restriction factors of coope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52.68;F832;F8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明棋;;全球金融危机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2009年10期

2 武永清;入世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3 任剑婷;刘苏;;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1期

4 杨培新;姜永凯;;金融服务贸易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1990年11期

5 范兆斌,苏晓艳;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宏观金融风险治理[J];经济师;2004年05期

6 刘辉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成因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汪兴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走在国内稳定和国际冲突的边缘[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刘辉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分析[J];国外财经;2001年04期

9 刘二东;董雪梅;;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33期

10 许明朝;析金融服务贸易对金融稳定的促进功能[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伟;陈丽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滕华;;发展中的中国东盟国际工程及其法律服务[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宋玉兰;;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的再思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4 梁俭;;浅论东盟特色文献的建设与开发——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思敏;;广西与东盟国家区域旅游合作构想[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李小薇;乐莉;;向东盟国家输出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宋一兵;;试论东盟区域旅游战略及其可持续发展要素之缺失[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8 陈家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格局下,广西高浓度磷复肥产业发展的契机[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马燕;吴君隆;谷晓江;;贵州与东盟科技合作发展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10 黄国弟;;我国芒果产业应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对策[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志红;商会助企东盟淘金[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罗绮萍;与ASEAN合作有助香港经济增长[N];国际商报;2008年

3 记者 方慧玲 通讯员 陈宏斌;峰会秘书处与16家东盟国家商协会签署合作意向书[N];广西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方慧玲 本报实习生 蔡雯霓;峰会不落幕 企业结缘忙[N];广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莫言;滇桂两省竞与合[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胡心媛;中国企业掘金东盟且行且谨慎[N];中国贸易报;2010年

7 ;推动中国与东盟多领域合作走向纵深[N];国际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卢伟;站在新起点 创造新机遇[N];南宁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洪峰 罗蓉婵 陈保江 实习记者 祖红兵;抢抓重大机遇 实现深度对接[N];云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熊明;中国—东盟自贸区打造行业间互联互通[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4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8 赵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俊峰;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服务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益林;非传统安全视阈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寒梅;认同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九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秦立功;战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变化与策略选择[D];外交学院;2010年

5 唐晶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杨雅殠;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及合作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覃合;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周小颖;中国对东盟技术劳动力输出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施美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薛伟达;后危机时代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52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52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