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模式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小额信贷的形式与主要特征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
二、小额信贷的主要特征
三、小额信贷的类型
第二节 小额信贷的形成基础与理论依据
一、小额信贷的产生
二、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我国小额信贷市场需求分析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需求分析
二、城市小额信贷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我国小额信贷市场供给分析
第三节 国内发展小额信贷的可行性
第四章 小额信贷的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模式
一、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二、国外小额信贷的现行发展模式
第二节 国内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和模式
一、小额信贷项目的初期试点阶段(1993年至1996年10月)
二、项目扩展阶段(1996年10月至2000年)
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介入项目阶段(2000年至2005年6月)
四、探索商业性小额信贷阶段(2005年6月至今)
第三节 我国小额信贷模式转换问题研究
一、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小额信贷模式的转换
第五章 国内小额信贷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渠道
二、小额信贷实行较高水平的市场化利率
三、建设和完善小额信贷监管机制
四、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五、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内部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颖 ,王晨波;小额信贷的中国攻略[J];新闻周刊;2002年39期
2 汤敏;;汤敏:海外经验中国落地[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12期
3 徐春培;;初征的捷报——邮储银行进军小额信贷业务纪实报道[J];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09期
4 张丽萍,郝丽霞,张瑜,黄雯;农业小额信用贷款运行现状、问题以及政策建议——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小额信贷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5 康书生;韩冰川;;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09期
6 喻桂华;;优化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江苏省案例[J];中国金融;2008年07期
7 陈小玮;;“盐池模式”调查[J];新西部;2008年10期
8 姜诚;王淋渤;;小额信贷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利弊[J];农业经济;2009年07期
9 ;吕梁市两种民办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华北金融;2009年11期
10 袁野;;小额贷款“提速”[J];农经;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美善;小额信贷:影响、持续性和推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云魁;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中国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鲍岱钦;中国林业发展的小额贷款支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谢琼;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周才云;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MD SHAJAHAN KABIR;农业小企业对孟加拉国农村贫困妇女生计资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杨奕;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TOURE SAOUDATOU(杜雷);关于农村信贷对受益人群效果的评估:几内亚法兰那地区案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朱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中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夏霞;农信社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汪元媛;贵州省X银行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秀珍;小额信贷农户满意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陆仰;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模式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赵剑冰;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马俊雅;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谢晓伟;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任达;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唐入川;我国非营利性小额信贷法律规制问题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83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