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时期中韩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时期中韩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已历经数年,但该危机给世界各国所造成的影响却远未完全消除。韩国经济依然不景气,GDP增长持续缓慢;中国虽然维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国内外金融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伴随着2012年以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加速,对于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更值得关注和加以研究。 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普遍用于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之一。但各国货币当局或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具体选择和实施,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不仅存在于中国与美国等成熟市场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中国同韩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因而对中韩两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则显得更有针对性。 本文首先对中韩央行货币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认为两国的货币政策体系在构成上是相同的,但在具体安排上存在明显的发展阶段性差异,韩国的政策目标单一而具体,操作性强;而中国的政策目标更宏观而模糊,传导渠道也过于狭窄。其次,深入探讨了在金融危机时期中韩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选择和实施,发现韩国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更加注重传统与创新工具的并用,在发挥积极效应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负效应的产生;而中国则倚重于对数量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缺乏政策工具的创新,导致长期内通胀隐患的存在。之后,对中韩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简单理论分析和VAR实证分析,发现为应对金融危机,两国央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都是积极有效的。其中,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单独无效而各种政策措施综合使用能产生积极效果,但仍存在效应滞后性和长期内造成通胀等负效应的问题;而韩国单独使用利率政策是有效的,各种措施综合使用的效果也要比中国更显著,但对本国CPI的影响不明显,这与该国实施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关。最后,结合韩国经验给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货币政策 向量自回归(VAR)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1.59;F822.0;F823.126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6
- 1.2.1 货币政策与金融危机的因果关系12-13
- 1.2.2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问题13-15
- 1.2.3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15-16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7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论文的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理论18-24
- 2.1 货币政策界定18
- 2.2 货币政策体系18-21
- 2.2.1 货币政策体系理论18
- 2.2.2 韩国银行货币政策的演变及与中国的比较18-21
- 2.3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21-24
- 2.3.1 货币供给的内外生理论21-22
- 2.3.2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22-23
- 2.3.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3-24
- 第三章 金融危机时期中韩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实施24-30
- 3.1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实施24-26
- 3.1.1 降低利率,维持较低利率水平24-25
- 3.1.2 调低存款准备金率25
- 3.1.3 公开市场操作25-26
- 3.1.4 信贷政策及窗口指导26
- 3.1.5 外汇管理26
- 3.2 韩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实施26-28
- 3.2.1 调整利率,启用非传统措施扩大信贷供给26-27
- 3.2.2 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27-28
- 3.2.3 设立专门稳定和重组基金,,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28
- 3.2.4 施行有力干预政策,调控外汇市场28
- 3.3 中韩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和实施的对比分析28-30
- 第四章 中韩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理论角度30-36
- 4.1 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30-31
- 4.2 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31-32
- 4.3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32-33
- 4.4 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33-34
- 4.5 小结34-36
- 第五章 中韩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36-52
- 5.1 实证准备36-37
- 5.1.1 VAR 模型36
- 5.1.2 主要检验和分析方法36-37
- 5.2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37-44
- 5.2.1 模型数据的选择及处理37-38
- 5.2.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38-39
- 5.2.3 Johansen 协整检验39
- 5.2.4 VAR(1)模型的构建39-40
- 5.2.5 VAR(1)模型中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40-41
- 5.2.6 VAR(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41-42
- 5.2.7 方差分解分析42-43
- 5.2.8 小结43-44
- 5.3 韩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44-50
- 5.3.1 模型数据的选择及处理44-45
- 5.3.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45
- 5.3.3 Johansen 协整检验45-46
- 5.3.4 VAR(2)模型的构建46-47
- 5.3.5 VAR(2)模型中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47-48
- 5.3.6 VAR(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48
- 5.3.7 方差分解分析48-49
- 5.3.8 小结49-50
- 5.4 中韩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比分析50-52
- 第六章 借鉴韩国经验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建议52-55
- 6.1 货币政策须到位及时减少时滞52
- 6.2 重视货币市场建设传统与创新工具并用52-53
- 6.3 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督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53
- 6.4 加快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渠道作用53
- 6.5 关注货币政策长期效应维护物价稳定53-54
- 6.6 加强与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与交流54-5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附录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顺;;西方宪政民主的内在价值冲突[J];政治学研究;2008年03期
2 李桂梅;;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合理性[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12期
3 张绚;魏来;;通胀时期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反思[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1期
4 徐小淇;任力;;弱化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及政策建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5 鲁楠;;认真对待德先生[J];清华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蒋国宏;;职能缺位与南京国民政府农业科技改良的困境[J];求索;2009年03期
7 陈柳钦,王金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求实;2002年07期
8 纪志耿;黄婧;陈乐香;;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模式:需求主导型政府竞争[J];求实;2011年03期
9 梁艳,汪磊;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中利率作用分析[J];企业经济;2005年01期
10 韩利琳;;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研究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李晶晶;娄星;;教育券—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可行方式[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赵守谅;;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与统一[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信东;倪玲;;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异象”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杜坤;;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综述[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8 郭志琦;申米玲;;对斯密政府角色理论的重新思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第二十七章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10 戴金平;金永军;刘斌;;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5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楠;基于转型风险的中国经济安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玲;中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宝霞;股权激励与内部长期投资决策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卫方方;亚当·斯密交换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邵阳;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商品住宅价格的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林少纯;揭阳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时期中韩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果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4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