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冲击与我国宏观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7-05-07 18:15
本文关键词:流动性冲击与我国宏观政策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动性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高经济增长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多年来所维持的宽松流动性环境。近年来,中国的货币增量和存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这种流动性的高增长和高存量主要以商业银行的信贷所体现。因而我国在应对流动性问题上,主要关注的就是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问题。 我国的流动性变化主要通过价格效应和心理预期效应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流动性的价格效应体现在物价、资产价格、利率及汇率之变动上。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方面,流动性主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效应、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个人的财富效应、政府支出效应以及国际收支效应来影响消费、投资及净出口,进而影响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实证发现,本国的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影响投资来最终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且影响投资的方向不是单一的。 美国的货币量变化主要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和心理预期途径对中国的流动性环境和宏观经济造成影响,其中的国际收支途径又分为贸易顺逆差途径、直接投资途径、套利投机途径和外汇汇入途径。本文基于近期历史数据,通过VAR模型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证实,美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变化对中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变化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击性影响显著。因而,未来美国QE退出将对中国的流动性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流动性控制问题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应该采取以货币政策为主,其他政策为辅的“一主多辅”的政策体系。未来,一方面应对货币政策作进一步的改进,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其它多元化的政策来应对流动性问题。政府和央行不仅要关注流动性的数量,也要关注流动性的结构和流动性的市场心理预期。 未来整体宏观流动性不会像过去那样过于宽松,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积极面对,同时利用这样的机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控制杠杆。在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上,既要防范这其中的风险,也要把握这其中的机遇,继续推进金融体制的建设,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关键词】:流动性冲击 M2 货币政策 VAR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0;F8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导论11-16
- 第一节 现实背景11-12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14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14-16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16-27
- 第一节 流动性的内涵与外延16-18
- 第二节 流动性测量18-19
- 第三节 流动性冲击的传导机制19-27
- 第三章 中国流动性状况分析27-37
- 第一节 中国流动性数量分析27-32
- 第二节 中国宏观流动性的度量32-37
- 第四章 中国流动性冲击影响的实证分析37-44
- 第一节 数据选择及实证说明37-38
- 第二节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38-43
- 第三节 实证结论43-44
- 第五章 美国流动性对中国冲击影响分析44-60
- 第一节 美国流动性变化对中国的冲击途径分析44-49
- 第二节 美国流动性对中国流动性和经济冲击影响的实证分析49-56
- 第三节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冲击性影响分析56-60
- 第六章 中国应对内外流动性冲击的宏观政策选择60-78
- 第一节 宏观政策选择:政策目标选择与政策工具选择60
- 第二节 中国过去应对流动性问题的宏观政策选择60-70
- 第三节 对中国目前阶段及以后流动性状况的宏观政策建议70-78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78-79
- 参考文献79-82
- 致谢82-83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金平;王宗林;;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2 孙彬;杨朝军;于静;;融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J];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3 吴晓灵;;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与中国化解之道[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和立道;范修礼;;扩张政策下的货币因素分析——基于中国长期超额货币供给视角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2期
5 牟新焱;;实体经济流通状况对长期利率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基于美国1959~2010年数据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6 马宇;张广现;申亮;;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国际传递机理及其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7 钱小安;;流动性过剩与货币调控[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8 张会清;王剑;;全球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9 黄瑞玲;李子联;;汇率、货币供给与流动性过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虎;常云昆;;工资、物价、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流动性冲击与我国宏观政策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0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