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7-05-08 11:15
本文关键词: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货膨胀率作为反映一国物价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自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我国通货膨胀率也产生了剧烈波动。本文以周期波动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国内外经济周期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的特征和规律。随后,本文以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理论为基础,建立带有时变概率的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采用非线性的计量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从通胀率周期波动形成机制的角度而言,一个完整的通货膨胀率周期内应含有上升期和下降期,且同时含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本文以我国CPI同比增长率为我国通胀率的代理变量,基于MSC信息准则,研究了我国2000年至2013年的月度数据发现,我国通胀率MS-TVTP模型存在两个区制且带有3阶的滞后阶数。区制1的均衡系数大于1,表明我国通胀率在经济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处于上升阶段,直至到达该周期的波峰。而区制2的均衡系数小于1,表明我国通胀率在经济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处于下降阶段,直至到达该周期的波谷,如此循环往复。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探索我国通胀率周期波动形成机制的过程中,以先行指数作为转移概率参数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刻画我国通胀率周期波动的特征。另外,本文从通胀率驱动因素的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货币政策、成本、需求、输入以及预期等因素对我国通胀率周期波动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1、工业增加值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因素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成为了我国通胀率周期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货币供应量和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调节能力非常有限。相反,利率具备调节我国通货膨胀率的能力,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减弱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周期 MS-TVTP MSC 形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24;F8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相关文献综述11-17
- 1.2.1 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的研究概述11-16
- 1.2.2 通胀率周期波动形成机制的研究概述16-17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7-20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案18-19
- 1.3.3 创新点19-20
- 第2章 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的理论机制研究20-32
- 2.1 经济周期理论20-26
- 2.1.1 古典—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20-21
- 2.1.2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21-23
- 2.1.3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23-25
- 2.1.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25-26
- 2.2 通货膨胀理论26-32
- 2.2.1 通货膨胀静态机制理论26-29
- 2.2.2 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理论29-32
- 第3章 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的计量模型构建32-47
- 3.1 MS-TVTP 模型的介绍32-39
- 3.1.1 MS 一般模型概述32-37
- 3.1.2 MS-TVTP 模型概述37-39
- 3.2 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的 MS-TVTP 模型构建39-47
- 3.2.1 模型构建39-40
- 3.2.2 模型求解40-41
- 3.2.3 模型区制数和滞后阶数的选择41-47
- 第4章 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47-68
- 4.1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47-51
- 4.1.1 通货膨胀率47-48
- 4.1.2 宏观景气指数48-49
- 4.1.3 货币政策因素49-50
- 4.1.4 成本因素50
- 4.1.5 需求因素50
- 4.1.6 输入型因素50
- 4.1.7 预期因素50-51
- 4.2 实证分析51-68
- 4.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51-53
- 4.2.2 实证结果分析53-68
- 结论与宏观经济政策启示68-71
- 参考文献71-7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6-77
- 致谢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彬;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2 张小宇;刘金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与惰性区域的识别和检验[J];管理科学;2012年02期
3 许宪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4 张同龙;;需求拉动,还是投资推动——基于新一轮通胀周期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5 赵留彦,王一鸣,蔡婧;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柯夫域变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王少平;彭方平;;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7 张凌翔;张晓峒;;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与非线性动态调整[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8 刘金全,陈广华,顾洪梅;我国通货膨胀名义成因和实际成因的检验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9 刘明志;;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10 田涛;;汇率波动、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非线性路径衍化——基于MS-TVTP的视角[J];海南金融;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通货膨胀率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35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