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20:17

  本文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董事会治理 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全球化金融改革,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加大开放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综合化和国际化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经济新旧常态交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呈现出贷款增速回稳、存贷利差收窄、不良贷款反弹、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多重金融风险交织等压力,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又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提升国际地位的大好时机。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双重挑战。这对商业银行治理能力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特殊性,其公司治理更依赖于内部治理,而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其规模大小、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人员分离程度,董事会行为特征,董事会成员素质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内部治理能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直接影响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效果。但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内部控制人、董事会缺乏效用、高管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如何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从而提高银行治理能力,确保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成为了商业银行打造国际竞争力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相关利益者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了影响一般公司和银行治理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发现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在于其内部治理效应远大于外部,因此不能套用一般企业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以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去研究商业银行。接着从董事会治理结构着手划分出能够较为全面代表董事会治理的四个结构包括董事会组织结构、行为结构、激励结构、素质结构作为解释变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则是参考了银监会2005年出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选取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求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指标ICI及具体四个维度F1(盈利性)指标、F2(安全性)指标、F3(风险性)指标、F4(流动性)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3年共计92个数据作为全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分析的方法探讨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具体维度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治理的四个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具体维度存在普遍相关性,结论中显著相关的有:(1)董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盈利性、安全性、风险性指标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安全性指标负相关,与流动性指标正相关;审计委员会分离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安全性指标正相关。(2)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盈利性指标负相关,与流动性指标正相关;董事长更换与流动性指标正相关。(3)前三名董事报酬总额与安全性指标负相关,与流动性指标正相关;年末董事所持股份与风险性指标负相关,与流动性指标正相关。(4)董事会平均年龄与盈利性指标正相关,与安全性指标负相关;董事长学历水平与盈利性正相关。本文认为董事会治理结构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行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盈利性、安全性、风险性、流动性四个维度的表现上各不相同。最后,针对以上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并提出了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董事会治理 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3;F271;F830.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13-14
  • 1.2.1 研究内容13-14
  • 1.2.2 研究框架14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14-16
  • 1.3.1 研究方法14-15
  • 1.3.2 本文创新点15-16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16-27
  • 2.1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研究现状16-21
  • 2.1.1 董事会组织结构研究现状16-19
  • 2.1.2 董事会行为结构研究现状19-20
  • 2.1.3 董事会激励结构研究现状20-21
  • 2.1.4 董事会素质结构研究现状21
  •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研究现状21-24
  • 2.3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现状24-25
  • 2.4 文献述评25-27
  • 第3章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理论分析27-35
  • 3.1 基础理论借鉴27-28
  • 3.1.1 委托代理理论27-28
  • 3.1.2 利益相关者理论28
  • 3.2 公司治理与银行治理的理论基础28-30
  • 3.2.1 公司治理理论一般分析28-29
  • 3.2.2 银行治理理论一般分析29-30
  • 3.3 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30-32
  • 3.3.1 商业银行特殊性相关理论30-31
  • 3.3.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31-32
  • 3.4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的界定32-33
  • 3.5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33-35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35-46
  • 4.1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的研究假设35-39
  • 4.1.1 商业银行董事会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假设35-37
  • 4.1.2 商业银行董事会行为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假设37-38
  • 4.1.3 商业银行董事会激励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假设38
  • 4.1.4 商业银行董事会素质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假设38-39
  • 4.2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39-41
  • 4.5 研究变量设计41-44
  • 4.5.1 被解释变量41-42
  • 4.5.2 解释变量42-44
  • 4.5.3 控制变量44
  • 4.6 模型设定44-46
  • 第5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46-74
  • 5.1 实证过程及结果46-74
  • 5.1.1 因子分析46-56
  •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56-62
  • 5.1.3 相关性检验62-64
  • 5.1.4 回归结果及分析64-74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74-85
  • 6.1 研究结论74-80
  • 6.1.1 商业银行董事会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分析74-76
  • 6.1.2 商业银行董事会行为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分析76-77
  • 6.1.3 商业银行董事会激励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分析77-78
  • 6.1.4 商业银行董事会素质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分析78-80
  • 6.2 完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政策建议80-83
  • 6.2.1 优化董事会组织结构81-82
  • 6.2.2 规范董事会行为结构82
  • 6.2.3 完善董事会激励结构82
  • 6.2.4 提高董事会素质结构82-83
  •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83-85
  • 6.3.1 研究的局限性83-84
  • 6.3.2 研究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90
  • 致谢90-91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91-92
  • 附录一 PEARSON相关系数表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留根;;层次分析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9年02期

2 顾亮;张扬;刘振杰;;银行家个人特征与银行资源配置——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2年08期

3 钱先航;曹廷求;;董事会中的官员与银行审慎行为——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6期

4 梁洪波;刘远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关系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5 王咏梅;任飞;;谁更愿意设立审计委员会?——基于终极控制人类型的审计委员会设立动机研究[J];会计研究;2011年06期

6 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J];南开学报;2005年01期

7 王淼;陈守东;;董事会治理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8 孟贵珍;;董事会特征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调查研究[J];会计之友;2013年32期

9 肖丽;叶蜀君;;公司治理与银行稳定的关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10 朱彩婕;郑晓丽;;基于内部控制缺陷暴露视角的公司治理效应变化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742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742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