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使用对机构投资者影响的理论分析
本文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使用对机构投资者影响的理论分析
【摘要】:我们放松了CAPM模型的理论前提,舍去信息传递无成本和预期一致性的约束条件,对机构投资者基于不同目的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结果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对机构投资者业绩的影响与其使用目的有关。本文提出了投资收益中性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对投资者绩效的影响机理。我们的一些发现为解释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内的一些普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 机构投资者 影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2JAZJD79002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BK130905)
【分类号】:F832;F832.48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些年,金融衍生工具被机构投资者广泛运用于国际金融市场,但经过美国次贷危机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质疑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究竟能否提高业绩?机构投资者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对投资业绩有何影响?不同的理论对此看法是不同的。以莫迪格里亚尼—米勒定理(Modigl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德武,马永强;决策能力、风险偏好与风险资本[J];会计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莉;论企业财务风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2 张正国;;风险资本与财务治理:基于融资契约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3 罗栋梁;;机构投资者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薛韬;;劳动价值论对人力资本高收入的演绎——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价值实现[J];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超;张剑;王立民;王浩成;;股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交易频率及收益率的影响:在不干预股价及干预股价连续上涨情境中的行为实验[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庄平;考虑管理者非理性特征的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马永强;高技术企业融资:合约的选择与再安排[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龙菊;我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董屹;中国上市公司募资变更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罗栋梁;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王雪;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雷东辉;信息不对称、权益资本成本与资本市场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张腾文;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与机构投资者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刘素;基于多元化战略的中国系族集团对成员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新;广东省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杨超;我国商业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杜娟;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房地产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董玉红;社保基金投资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魁东;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投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郑军玲;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7 赵锡锋;企业声誉及其价值评估[D];山东大学;2007年
8 成蕾;H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雁鸣;期权定价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华婷;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薪酬影响的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东生,刘健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2 吕炜;论风险投资机制的技术创新原理[J];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3 郑安国;论风险投资的八大关系[J];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4 张小蒂,李风华;风险资本市场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5 刘曼红;风险投资探析[J];金融研究;1998年10期
6 王益,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及其运作机制研究(上)[J];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颖;;金融衍生工具表内确认探析——其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5期
2 范学俊;机构投资者对风险资本业的影响[J];学术月刊;2001年09期
3 陈善昂;;衍生产品:难以把持的双刃剑[J];现代商业银行;2007年03期
4 王保林;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蒋勇威;略论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刘宁;加入WTO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崔时庆;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齐会清,黄可权;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与相应的对策[J];理论观察;2000年04期
9 张顺;证券投资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9年10期
10 杨雪莱,王海晔;浅谈国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J];国际贸易;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燕;孙健;;监督或无为: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颐;刘志远;;机构投资者可以成为大股东的制衡力量吗?[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于李胜;王艳艳;杨丽彬;;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PEAD)[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张腾文;;权证运用对封闭式基金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唐松莲;袁春生;;投资者或投机者:从持股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看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张健;刘斌;;应计异象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爱福;;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对冲[A];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C];2002年
9 郭晓;杨乃定;董铁牛;姜继娇;;基于EGARCH模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峰;;新形势下我国QDII监管制度的完善[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小林;“次贷风波”暴露国际金融市场漏洞[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郑州商品交易所 左宏亮;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1)[N];期货日报;2003年
3 周尚宾;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4 任海舰;利用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N];金融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高鹤;中国远洋:长袖善舞金融衍生工具[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张莫;沈联涛:银行不要固执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记者 冯娟;金融衍生工具褪下神秘面纱[N];上海金融报;2004年
8 毕耜文;金融衍生品:避险之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梁桦 实习生 李爽;推动金融创新 规避交易风险[N];经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小彩;中资银行趟入金融衍生工具雷区(06)[N];财经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子男;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汪忠;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目标公司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刘杰文;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利人;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林文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清;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机制和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腾文;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与机构投资者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蒋露洲;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微观机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有彬;关系投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昱;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及我国机构投资者培育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孙文龙;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3 林小晶;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颜德民;金融衍生工具与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D];广西大学;2001年
5 王伟;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6 周颖;我国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刘立;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吴树彪;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孟令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其对股价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姜飞;国内引进对冲基金的可行性分析及实施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52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5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