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35)
【分类号】:F822.0;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为转折点,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由经济繁荣、过热向经济下降、衰退进而逐步反弹、回升的明显转变,鉴于此,我国政府适时提出并实行了紧缩性、适度宽松性以及稳健性的反周期货币政策操作。2005~2007年间我国经济逐步繁荣,并出现过热趋势,相应地,我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2 刘明;;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3 王文静;;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茹兰;张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对我国区际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赵进文;熊磊;;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3 陆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4 任建军;;信贷配给理论发展、模型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9年04期
5 李永猛;;货币政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脉冲响应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1年04期
6 苟小菊;徐子奕;;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东辉;王丹阳;;中国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效应特点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10期
8 王健;王茹;;货币政策效应新特点与防范通货膨胀反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9 张馨;康锋莉;;中国相机抉择型财政政策:时间一致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10 马莉莉;刘心红;魏安琪;;基于SVAR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财政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兴志;陈长石;;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平滑迁移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丽杰;巩在武;;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以南京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文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寇明婷;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辛树人;差别化金融调控的目标、工具与模式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曾铭娟;我国转轨期间的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菲菲;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非线性特征的描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熊磊;我国保险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超;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赵卜萱;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文胜;柴用栋;;西部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0年10期
2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3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4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5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6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王书华;崔满红;;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效应[J];生态经济;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作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辉;刘磊;;经济波动、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基于中国1984-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2 黄志刚;颜晖;黄叶傝;;基于货币政策效应的经济走势判据的有效性检验——以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3 王晨铖;李文军;;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4 朱振元;胡凯;;经济开放度对中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8年13期
5 何燕;;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资本开放度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09年22期
6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7 杨峥民;;我国房地产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8 朱振元;;经济开放度对中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09年01期
9 王维安;王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吴艳芳;;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映辉;李丽梅;;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九大机遇[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Scott Rozelle;;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就业及收入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张言彩;;金融危机前后江苏省劳动力就业特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勤;朱国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研究——以金融危机应对中的安徽为例[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胡玉平;;危机与应对——“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综述[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7 庄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保持企业稳健发展[A];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会刊[C];2009年
8 杨改芳;;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消费增长[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9 袁志刚;;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困境与发展潜力[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10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蕾;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申明;金融危机为开源产业带来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3 艾芸;七成受调查者信心坚定[N];市场报;2008年
4 记者 周其俊;不裁员不降薪不减福利[N];文汇报;2008年
5 姜春华 徐钟;金融危机下,理性出国打工免“受伤”[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郝英;地产企稳或见危机底部[N];华夏时报;2009年
7 李军;如何度过就业“寒冬”[N];光明日报;2008年
8 高云君;保企业就是保就业[N];四川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记争;面对金融危机学子微调求职行为[N];人才市场报;2009年
10 田爱丽 叶华;金融危机下遭夹击 猎头面临自身失业危机[N];就业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彬;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晨宏;基于系统复杂性的金融危机演化分析[D];青岛大学;2012年
5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王元;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卓琳;金融危机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维红;国际贸易网络中金融危机跨国传播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阿拉;2008-09年金融危机下的阿拉伯经济[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杨丽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就业问题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冯艳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河华;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力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6 宋扬;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张凯敏;金融危机扩散指数及其实证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8 于万栋;金融危机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及博弈论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平嵩蕊;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秦俊武;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反失业政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5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95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