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人格对移动政务采纳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 移动政务 时间人格 UTAUT模型 出处:《情报杂志》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意义]移动政务所具有的及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得它成为满足公众需求、提升办事效率的创新工具,公众对移动政务的采纳率关系着移动政务能否成功。[方法/过程]研究结合时间人格理论和整合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对移动政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编制调查问卷,采用线上和线下发布的方式,共获得226份有效问卷,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时间人格通过作用于个体对使用移动政务的感知因素,进而影响个体对移动政务的采纳意愿和行为。具体研究结果为:时间人格中的时间规划与绩效期望显著正相关,时间规划、时间压力、时间分配与努力期望显著正相关,时间遵从、时间分配与行为意愿显著正相关;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使用意愿显著正相关,行为意愿显著正向影响使用行为。
[Abstract]:[purpose / significance] Mobile Govern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liness, interactivity, convenience and so on, which makes it an innovative too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ork. The adoption rate of mobile government by the public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mobile government. [method / process] combined with time personality theory and integrat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An expl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bile government adoption behavior. 22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by compiling questionnaires and publishing them online and offlin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test hypotheses. [results / conclus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temporal personality acts on individual perception of mobile government us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ime planning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time planning, time pressure, time allocation and effort expectation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Time compliance, time allo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ehavior intention,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effort expectation, social impact and use int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behavioral will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ffected use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成都市哲学社会规划项目“成都市民网络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实施路径研究”(编号:2016Z20)的成果
【分类号】:D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升;移动政务,扩展政府服务[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年31期
2 吴荣梅;;我国移动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淑华;詹华;袁千里;武明戈;;移动政务与中国城市治理[J];电子政务;2011年06期
4 杨雅芬;;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政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5 张力平;;积极稳妥地推进移动政务[J];电信快报;2014年08期
6 张杰;;移动政务的“瓶颈”在哪里?[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11期
7 李诺娃;;移动政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新途径[J];新西部;2006年12期
8 王丽慧;王玮;;移动政务:人人都可享用的政府服务[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9 黄慧;王欢;;论移动政务的应用和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罗杭;郭珍;张毅;;移动政务的价值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绍军;安全为先 移动政务应整体设计[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年
2 方圆 记者 曾小清;全省首个可预约移动政务大厅投运[N];四川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黎;移动政务:指尖上的政民对话[N];中国环境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蒲婧;未来五到十年移动政务将入黄金发展期[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年
5 记者 袁宝华 通讯员 杨国红 张文宝;壶关县在全国首家开通移动政务[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6 邵素宏;移动政务:掀起政务信息化新浪潮[N];人民邮电;2005年
7 杨斌 李菲;移动政务之花在山东悄然绽放[N];人民邮电;2005年
8 ;移动政务 为构建小康社会助力[N];人民邮电;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晓雁;四成网站未及时更新行政审批变化[N];法制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韩清华;探访成都高新“指尖上的政务大厅”[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君;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诺娃;我国移动政务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靳洪俊;用户接受移动政务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文颖;北京市移动政务服务创新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庄洪盾;移动政务绩效评价:公众满意度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程吟;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的移动政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蔡雪;北京市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陈亚兰;基于公众视角的移动政务服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冉冉;移动政务公众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蓝周华;情景感知服务对移动政务持续使用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丁慧;移动政务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4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55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