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两职分离形式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滞后性

发布时间:2017-07-04 09:10

  本文关键词:两职分离形式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滞后性


  更多相关文章: (非)自愿两职分离 见习式两职分离 离(降)职式两职分离 公司治理效应 滞后性


【摘要】:董事长与CEO两职合分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从业者和主管机构的关注,针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大都基于静态视角进行分析,仅将两职合一的公司和两职分离的公司进行对比,得出各种不同结论。基于比较静态视角,根据职位变动信息将两职分离划分为见习式、离职式和降职式分离3种类型,根据分离意愿将两职分离划分为自愿分离和非自愿分离两类,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这些不同分离方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这种影响的滞后性。将2008年至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纳入研究范围,最终筛选出182家进行董事长和CEO两职分离并在接下来几年内没有再次两职合一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制度背景下,自愿分离和见习式分离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尽管非自愿分离和离职式分离在分离后一年对公司绩效也没有显著影响,但两年后公司绩效显著提高;降职式分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最为特别,在分离后一年这种影响显著为负,但是两年后则转变为显著为正。也就是说,非自愿分离、离职式分离和降职式分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最终都是正向的,但是存在两年的滞后期。此外,还发现报告期绩效越差的公司非自愿分离、离职式分离和降职式分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明显。研究中考虑中国的制度背景和国人的信念特征,对学术界、业界和主管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两职分离不能一刀切,应针对不同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分离形式,同时需要尽快完善公司治理改革,缩短时滞效应。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非)自愿两职分离 见习式两职分离 离(降)职式两职分离 公司治理效应 滞后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2094;71533002;71172068;71132001)~~
【分类号】:F271
【正文快照】: 基于比较静态视角,根据职位变动信息将两职分离划分为见习式、离职式和降职式分离3种类型,根据分离意愿将两职分离划分为自愿分离和非自愿分离两类,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这些不同分离方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这种影响的滞后性。将2008年至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蒲自立,刘芍佳;公司控制中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新;李新渠;;完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思考[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龚辉锋;;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3 薛有志;彭华伟;李国栋;;董事会会议的监督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4 蓝文永;李慧;;公司治理对年度报告及时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年03期

5 万_";诸建伟;熊艳;;股权激励成本与效益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年27期

6 马文超;;EVA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9年03期

7 龚辉锋;;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斌燕;段全虎;;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9 覃家琦;;高管规模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10 王春凤;;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公司治理与掏空[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2 常莹莹;杜兴强;;股东控制权、Shapley-Shubik权力指数与过度投资——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当代会计评论(第6卷第2期总第12期)[C];2013年

3 钟宁桦;;宏观经济状况与中国改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英文)[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熊艳;基于公司治理的预算松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潘奇;企业慈善捐赠的形成机制及其价值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何源;企业负债融资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梁松;基于公司控制能力的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孙妮娜;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戈阳;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治理关系的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蒲自立;公司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9 陈立泰;转型时期中国上市公司绩效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叶勇;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效应研究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骞;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对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钟浩;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金智恩;中韩两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D];清华大学;2012年

4 邓星晨;董事会领导结构变更的市场反应[D];暨南大学;2013年

5 吴智豪;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收获[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隆智yN;资本结构约束下的AH股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张旭;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林鹏;空间距离对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姜深;金融危机下国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优势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欧旭东;公司控制权收益与成本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2期

2 赵昌文,蒲自立;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及若干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9期

3 刘芍佳,从树海;创值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评估[J];经济研究;2002年07期

4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5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6 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J];经济研究;1998年08期

7 吴淑琨,柏杰,席酉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与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8期

8 宋敏,张俊喜,李春涛;股权结构的陷阱[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1期

9 邹风,陈晓;股权特征与董事会领导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励励;;分析师跟进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黄新飞;张娜;;债务重组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3 张斌;徐琳;;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05期

4 高燕燕;;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效应综述[J];企业导报;2013年15期

5 王秀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方萍;吕蜀亮;;浅谈债务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的运用[J];财务与会计;2006年17期

7 王海霞;;内蒙古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效应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彦;;基于经营负债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J];商业会计;2012年24期

9 李常青;黄建洪;;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农乐公司案例研究[J];财会通讯;2006年12期

10 王大义;;资本、股权和债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应的相关性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俊峰;股改该如何提升公司治理效应[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记者  黄俊峰;股改提升公司治理效应初显[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罗平华;贵州举办创业板培训班[N];证券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国良;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赵明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灵玲;政治关联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2 刘坤;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黄言生;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4 郑小三;债务融资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刘章胜;基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6 王超华;分析师跟进的公司治理效应[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曹琦;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4年

8 岳雄;债券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娜;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王怀军;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17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517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