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3:50
【摘要】:近年来,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科学普及工作者的科普志愿者,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普志愿者的人数逐年增加,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逐步成为科普志愿者团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科普志愿团队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了解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现状,提升志愿服务效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内容。然而,在已有研究中,以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武汉市不仅高校众多,而且还是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这让众多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有了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武汉科技馆,以馆内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对他们进行调查,随后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科普志愿服务的现状,得出影响志愿服务的因子,再运用自我感知理论对因子进行分类,最后从感知内激和感知外激两方面出发,尝试提出能够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相关建议。本文在调查研究以及后期分析的过程中,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定量分析法。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研究,通过预调查等过程设计出最终问卷;然后在得到武汉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允许后,在线上和线下对志愿者进行了调查;再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问卷中的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七个可以影响志愿服务的因子,分别为:服务意愿因子、组织管理因子、背景影响因子、沟通能力因子、培训机制因子、保障与激励因子和服务能力因子。本文还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科普志愿服务与志愿者个人因素,例如性别、专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加强志愿者间的沟通交流、重视志愿者自身技能与志愿服务内容匹配、激励机制多样化等意见,以帮助提升科普志愿服务。
【图文】:
图 4.1 各变量平均得分4.2 因子分析多数研究中都要运用调查问卷对问题进行研究,但问卷中往往会设置大量问题,这就让研究有了很多变量。虽然变量越多收集到的信息越多,但是在最后对信息进行分的时候会发现变量太多,整理的难度太大,并且有很多变量内的信息有重复,使得对变量的分析更加困难。因此可以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所有变量整合成较少的几个因子,这些因子的数量少,包含原有变量的信息多,对问卷的分析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下文将运用因子分析对问卷第二部分的 24 个问题做降维处理,以便更好地分析问卷。4.2.1 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对回收问卷中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 计算问卷的信
根据自我感知理论,可将以上七个因子划分为两类,即:服务意愿背景影响因子、沟通能力因子和服务能力因子属于感知内激;组织管理因子机制因子、保障与激励因子属于感知外激,如表 4.5 所示:表 4.5 因子的分类知内激服务意愿因子、背景影响因子、沟通能力因子、服务能力因子知外激 组织管理因子、培训机制因子、保障与激励因子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制成柱状图进行对比,结果如图 4.2 所示。从图中可以得知,因子 1“服务意愿因子”的平均分是 4.06 分,得分最高,,因子 3“背因子”的平均分是 3.29 分,得分最低。这说明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对参加科活动的意愿较强,但是大多数志愿者都没有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激励;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不高;科技馆没有利用好大学生科普专业技能的优势,志愿者的工作专业性不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5.5;G315
本文编号:2638492
【图文】:
图 4.1 各变量平均得分4.2 因子分析多数研究中都要运用调查问卷对问题进行研究,但问卷中往往会设置大量问题,这就让研究有了很多变量。虽然变量越多收集到的信息越多,但是在最后对信息进行分的时候会发现变量太多,整理的难度太大,并且有很多变量内的信息有重复,使得对变量的分析更加困难。因此可以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所有变量整合成较少的几个因子,这些因子的数量少,包含原有变量的信息多,对问卷的分析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下文将运用因子分析对问卷第二部分的 24 个问题做降维处理,以便更好地分析问卷。4.2.1 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对回收问卷中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 计算问卷的信
根据自我感知理论,可将以上七个因子划分为两类,即:服务意愿背景影响因子、沟通能力因子和服务能力因子属于感知内激;组织管理因子机制因子、保障与激励因子属于感知外激,如表 4.5 所示:表 4.5 因子的分类知内激服务意愿因子、背景影响因子、沟通能力因子、服务能力因子知外激 组织管理因子、培训机制因子、保障与激励因子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制成柱状图进行对比,结果如图 4.2 所示。从图中可以得知,因子 1“服务意愿因子”的平均分是 4.06 分,得分最高,,因子 3“背因子”的平均分是 3.29 分,得分最低。这说明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对参加科活动的意愿较强,但是大多数志愿者都没有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激励;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不高;科技馆没有利用好大学生科普专业技能的优势,志愿者的工作专业性不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5.5;G315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德意;我国科普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群;武汉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亮;“与科学家对话”科普剧开发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郝帅;我国科普功能实现的要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姚兰婷;科普旅游类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宋夏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少儿科普版读物汉译实践研究报告[D];西北大学;2017年
6 揭子超;网络科普动画栏目《飞碟说》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7 张富斌;基于科普宣教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8 董毅;人才培养质量视角下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戴泓博;科普展品与科普活动效果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张丰麒;基于体验式科普的服务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8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3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