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技术合理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6-02 00:10
【摘要】: 普遍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终极旨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合乎中华民族现代化诉求方向的现实理念。和谐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应该是高度的和谐、发展的和谐。科学技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的和谐功能的发挥,就没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科技并依靠科技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谋求人与技术的和谐,自然与技术的和谐,以及通过技术支持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和谐社会赋予技术发展的新意蕴。和谐社会与技术合理性,二者体现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技术合理性是人为全面深刻地评价和反思自身存在的性质和方式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在其概念本质上是一个评价论概念。技术合理性是对技术价值论和技术实践合理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它是用反思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技术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概念。技术合理性研究是基于技术价值论反思性追问技术“应如何”的问题,这将极大地促进对技术实践的具体和现实层面的研究。同时,技术的合理性研究具有实践意义,为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发展困境寻找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本文通过对技术理性的形成,走向片面化发展的阐释,梳理了以往技术批判理论,并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对技术合理性进行了新的探讨,论述了技术合理性的实质,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技术合理性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作用途径。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而和谐社会的提出,则成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新的思路和方法。和谐发展为我们研究技术合理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技术合理性是一个历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概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而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技术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探讨空间,为我们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对技术合理性做新的解释和研究,使技术合理性概念得到充实和完善。 对技术合理性的实质批判的意义不限于破坏与解构,在学术领域,批判的目的旨在通过争鸣与辩论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达到对事实与问题本身的合理化解释。技术批判与建构和谐,实时意识到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异化,积极建构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技术。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从和谐社会这一新视角,结合“和谐社会”的特质,分析当今技术合理性问题,揭示技术合理性的实质。提出技术合理性对技术理性有一定历史承继性,技术合理性是在技术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对技术理性的重建。结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技术异化现代根源进行了分析。二、在对和谐发展的内涵的阐释中,把和谐思维引入技术系统,得出技术自身系统各要素的和谐,和谐的技术负荷价值,人与技术、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2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常青;李崇;;马尔库塞“新技术”构想视阈下的和谐思想探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庄少庞;;整合建筑技术的建筑设计教学组织探索[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3 ;采用国际标准综述(二)[J];中国标准导报;1994年05期

4 薛鹏;;论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读《单向度的人》[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于海量;;技术理性批判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赵云波;;技术理性批判向度下中国现代化沉思[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衣俊卿;;现代技术文化批判的中国语境(提纲)[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叶晓璐;;从意识形态批判到技术批判理论——马尔库塞和芬伯格技术理论的比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李燕;;当今世界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问题[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辉;;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的探讨[A];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论文选编[C];2003年

7 徐海军;南建林;王凯;;合肥CBD中央广场超长混凝土楼盖的温度应力分析及技术措施[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陈晶晶;深圳市民参与城市规划有立法保障[N];法制日报;2004年

2 王琼杰;吴茂禄;“三项工程”出合力[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李瀛寰;运营商通信计费将受监管[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树松;论技术合理性[D];东北大学;2005年

2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万希平;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t爐,

本文编号:2692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92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