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河南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及省际比较

发布时间:2020-06-10 09:31
【摘要】: 科技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众多专家学者对于科技综合实力评价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于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研究则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基于上述状况,本文在借鉴已有的中外研究成果基础上,专门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作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南省18个市级区域以及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农业科技综合实力分别进行评价。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针对当前农业科技现状,提出了评价的理论基础,对构成农业科技综合实力主要成分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客观的解释和理论概括,即着眼于“实际上是什么”的分析,并从农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参考以往相关资料,结合专家咨询法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即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应该是什么”给出专家的价值判断;其次,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以及其所属18个市级区域、我国30个省级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排序,并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对各市聚类研究,根据其聚类系数将18个市归为强、一般、弱三类,以验证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分别对河南省18个市级区域、13个省级区域用DEA方法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进行深层次分析。 综合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农业科技综合实力的排序与经济实力有较强的关联,区域间的差距是明显的,需要加大对于科技基础薄弱、市场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要使资金投入向这些地方倾斜,促进技术市场发育,加大政策扶持。从投入产出效率看,排名居于前列、归于强类的部分区域存在着投入冗余现象,如人员、资金冗余;另外还有一些区域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现象同时存在,如技术市场成交额、授权专利数明显较低,说明了多数区域在微观层次缺乏活力,这就需要调整投入结构,提高产出效率,加大自主创新,争取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佳。同时也说明“重论文轻专利”“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非常普遍,这与政策激励不到位、科技政策导向不明确有较大的关系。必须采取措施鼓励创新,提高专利的产出水平。
【图文】:

农业科技,河南省,来源


图3一3河南省农业科技经费收入及来源Fig3一3theineomeandsoureeofagrieultureteehnoIogyinhenanProvinee3.7.2河南省农业科技产出分析近年来,我省农业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降低,尤其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成果不些高新技术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三到五年,导致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缺技成果储备明显不足。总的来说,农业科技产出能力相对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此的是,已产出的科技成果自身不过硬,先进适用的少,有的成果不符合我国小农经济的家实力弱、接受技术的能力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科技产品定价过高,超过了农民的和认知能力,本身缺乏可推广性,科技供给与农民的真实需求不能对接,并且农民缺乏有技指导和服务,由此导致科技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严重。表3-5河南省2000一2004年农业科技产出指标取值Table3一5thea『ieultureseieneeandteeh旦Q鱼gyg旦垫U约园登胆!丝i业幽矍卫翌丝迎些画丝丝当巡些河南省科研机构承担技术转让所发表科技专利授权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总

曲线,农业科技,河南省,综合实力


口非政府拨款(万元)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图3一3河南省农业科技经费收入及来源Fig3一 3theineomeandsoureeofagrieultureteehnoIogyinhenanProvinee3.7.2河南省农业科技产出分析近年来,我省农业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降低,尤其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成果不多,,一些高新技术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三到五年,导致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缺乏,科技成果储备明显不足。总的来说,农业科技产出能力相对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此相对应的是,已产出的科技成果自身不过硬,先进适用的少,有的成果不符合我国小农经济的家庭经营实力弱、接受技术的能力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科技产品定价过高,超过了农民的承受力和认知能力,本身缺乏可推广性,科技供给与农民的真实需求不能对接,并且农民缺乏有效的科技指导和服务,由此导致科技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严重。表3-5河南省2000一2004年农业科技产出指标取值Table3一 5thea『 ieultureseieneeandteeh旦Q鱼gyg旦垫U约园登胆!丝i业幽矍卫翌丝迎些画丝丝当巡些河南省科研机构承担技术转让所发表科技专利授权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总课题数得收入论文数数纯收入值O/11.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24;G32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运显;;国内外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6期

2 陈竹林;;基于AHP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胡康秀;王兵贤;;抚州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4 周传斌;戴欣;王如松;黄锦楼;;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年16期

5 任永泰;李丽;;哈尔滨市水资源预警模型研究(Ⅰ)——基于时差相关分析法的区域水资源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孟川;;基于熵权法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3期

7 郭竹梅;;矩阵分析法在高校学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雷宇;;资源型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柯丽娜;王权明;宫国伟;;海岛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7期

10 吴姗姗;齐连明;张凤成;;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方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军德;梁学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2 焦越平;;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系统的指标选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马炳厚;梁蜀忠;孙金立;;军队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探析[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沈有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体系建构[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杨志;陈静;陈华;佟颖;叶浩;;建设武昌环境友好型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谭强林;黄祖明;;湖南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现状及评价[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05年年会暨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曾嵘;魏一鸣;范英;李之杰;;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8 吴尚昆;吕宾;;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姚建华;;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霍永伟;罗建美;;河北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艳;合理确定指标体系 做好“两区”工作[N];六盘水日报;2010年

2 ;研究制定幸福广东指标体系[N];广州日报;2011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陈邦明 李强;广州要率先建幸福指标体系[N];南方日报;2011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幸福广东指标体系越辩越明[N];南方日报;2011年

5 广东商学院教授 林洪;理解幸福指标体系应该明晰几个问题[N];南方日报;2011年

6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邓江年;把政府廉洁指标纳入幸福广东指标体系[N];南方日报;2011年

7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 郑方辉;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应构建科学方便操作[N];南方日报;2011年

8 金瑞期货总经理 卢赣平;市场指标体系的变化和影响[N];期货日报;2011年

9 宋宁华;首个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亮相上海[N];中国建设报;2011年

10 李晓凤 刘宇阳;关爱指数与指标体系研究有四大创新[N];深圳特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彭继红;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王大虎;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蔡正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的方法学和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铁珍;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9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河南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及省际比较[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2 徐静;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袁婕;广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D];暨南大学;2000年

4 邢莉;广东科技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郝清源;城市搜索与救援队能力构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周永红;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霍拥军;中小型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盛旗锋;农业信息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9 凡刚领;中国产业损害预警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霍苗;生态农村评价方法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06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06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