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对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8:56
   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成果研究和产生的三大主体之一,它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主要部门,尽管每年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层出不穷,但其转化程度并不高,本文探讨了两个问题:导致我国科技研发数量与最后的成果应用数量严重不平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研发的驱动机制(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角度如何对成果转化绩效产生影响? 笔者首先对在H省科学院以及该院分属研究所任职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共计14人对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访谈,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影响技术成果转化的四个关键因素:科研动机、科研组织、技术市场环境和利益相关者;在深度访谈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假设模型并对223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技术立项的市场导向程度越高其获奖级别也越高;科研院所的成立时间越久其技术导向程度越高;市场导向与转化绩效显著正相关;需求成熟度和技术成熟度都显著调节了市场导向、技术导向和转化绩效之间的关系,且需求成熟度的调节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需求成熟度对技术导向与转化绩效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对市场导向与转化绩效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技术成熟度对市场导向与转化绩效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对技术导向与转化绩效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本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国内外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从驱动机制视角扩充了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问题的研究领域,并将市场导向量表有效测量范围从企业研究扩充到科研院所研究;实践上,本研究对科研院所技术创新驱动机制问题提供了建议,并对如何提高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转化绩效带来启示。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73.1;G322;F224
【部分图文】:

概念知识,成果转化,学术,趋势分析


们的研究焦点为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的现状、对策、评价以及障碍(谷志孟,1999;刘新建,2002;秦雷波,2008 等):冯玉群(2004)访谈了技术成果转化领域的诸多学者,总结出了五大阻碍技术转化的因素,分别是专利意识薄弱、技术创新主体不到位、技术本身成熟度和组装配套程度不够、与知识产权制度相配套的一系列服务体制缺乏发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秦雷波(2008)研究了对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产生影响的四类内部因素,即科技成果的属性、科技成果转化观念、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转化机制,并且在此技术上建立了影响技术创新机构创新绩效的因素体系;皮新燕(2008)对国内外公共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及具体案例,宏观政策、机制建设和具体科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市场导向


图 2-3 Narver 和 Slater 的市场导向图(Narver 和 Slater,1990信息处理的视角ski 和 Kohli(1993)从市场信息处理的角度来定义市场导向,息为主体组成了市场信息内容,且市场导向由三个维度构成播和反应。ert(1992)认为以下几点可以用来度量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掘多少有用的信息;②要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他们将市场导向的核心。1994)提出了市场驱动(Market driven)理论。他扩展了市场信产业和经济等外部环境信息。他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内部运及到市场感应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如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杜鹏;万后芬;;创新导向与市场导向的融合——一个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7年01期

2 谷志孟,陈宏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及障碍因子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7期

3 柯进生,刘兵红;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滞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1期

4 郭军杰;何梅;黄甫宜月;;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分析及其市场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年03期

5 冯玉群;五大问题阻碍技术转化[J];科技信息;2004年04期

6 刘新建;我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年04期

7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辉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茜岚;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吴皓;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秦雷波;科研院所内部因素与其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关系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皮新燕;我国公共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模式探讨[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4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814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