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序列化数据的学者影响力评估

发布时间:2020-09-08 20:15
   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一直是学者所关心和研究的热点,多数的影响力评价方式使用单值影响因子来评估学者的影响力,但是单值影响因子无法评价学者在某一年或某段时期的学术表现。因此研究如何精确合理的构建序列化影响因子评估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对学术活动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计算机科学领域学者的文章引文数据构建了序列化数据并基于此对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估进行探究,并围绕学者影响力评估对影响力与学者领域多样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数据源方面,本文构建了包含100位计算机科学领域学者35216篇文章和3155721篇引用数据的序列化数据集ScholarSeq,以改善因数据原因对影响因子及序列化影响因子发展的限制问题。在影响力评价方面,提出新的影响因子:S-index。S-index是基于学者的全部文章引文数据,通过逐级计算h-index并将结果加权求和得到的单值因子,改善了现存影响力算法信息缺失和低区分度的缺陷。此外,本文在S-index的基础上提出序列化影响因子,S-index Sequence。该序列化因子由多个分量组成,可描述学者的学术影响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学者领域多样性计算方面,本文提出基于文本的学者领域多样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可有效评价学者的领域多样性。基于此本文定义了学者的序列化领域多样性计算方法,以反映学者的领域多样性随时间的变化。最后本文对学者领域多样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变动关系进行探索,并得出结论:计算机领域高水平学者领域多样性的增加对其学术表现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该结论揭示了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和学者领域多样性的变动关系,并为综合评估学者影响力提供了参考。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316;TP311.12
【部分图文】:

曲线,曲线,引文,学者


图 2.1 文章Article - citati图2.1所示。将引文曲线。x 数值,面积此区域是指对理工大学硕士个概念和思主题距离的区域划分指研究者的学ex 又称为 hh 代表高。h-index 能-引用曲线及ions curve an将学者所有图中正方形积大小为 h对学者 h-ind士学位论文想以及计算计算方法。学术成果被因子、h引用文章数能较准确的及其区域划分nd its regional有已发表文章形区域是整h^2。基于该dex 的数值算方式,然后这些概念和被他人引用指数或 h-fa数,学者的的反映学者的l division章按引用次整个引文曲线该曲线,学者值有贡献的文后阐述了多和理论在本的程度[54]。factor,是由h-index 是的学术影响次数从大到小线下的最大者的文章引文章的引用多种多样本文研究评价学由 Hirsch是指其至响力,其小排序,大正方形

矩阵图,分量相关,双侧,矩阵


图 2.3 双侧 h-index 分量相关性矩阵Fig. 2.3Two-side h-index component correlation matrix化影响因子响因子难以表示学者的在不同时期的学术表现,因此学者们便提论。和单值因子不同,序列化影响因子是由一系列的影响因子数在其整个学术生涯不同时期的学术表现。在当前序列化影响因子quence,其定义如下:者在其学术生涯共发表文章总数为 n,学者发表第一篇文章的年。则学者每年的 L-factor( )为基于学者所有文章在 t 年收到的计算公式得到的数值 h。因此学者的 L-sequence 由每年的 , -factor 组成。评价学者的总体学术生涯。其分量相加,可用于评价学者的整体学术生涯的学术影响力。计示:

电子杂志,期刊,学者,缺失


图 3.1 数据收集过程:选择作者;在 DBLP 获取学者文章列表;从 Microsoft Academic 获取文章引用;通过电子杂志期刊补充缺失的年份信息Fig. 3.1 Data collection process: scholars selection; Get paper list in DBLP; Get citations fromMicrosoft Academic; Completion missing year information by electronic journal1.2 数据集描述(1)数据多样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白鸥;;一种提高代码复用的C++序列化框架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9年05期

2 周云星;;序列化习作,表达性创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年10期

3 冯志华;刘树行;;初中写作序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32期

4 刘秀华;;小学德育体系序列化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16年S2期

5 庞海霞;;序列化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理性“突围”[J];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18期

6 王日利;;以道德养成序列化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辽宁教育;2017年12期

7 乔坤飞;;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的高中议论文序列化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5期

8 薛洪文;莫正倩;;初中主题引领式序列化作文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8期

9 徐荣富;;初中生写作序列化实践与思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年12期

10 周娟;;让序列化训练构建小学作文立体式训练体系[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宗国;;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的方法策略研究[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2 丁灵;黄宇凯;王晓玲;胡大斌;周傲英;;基于序列化方法实现有效的无序XML查询[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3 许晖;;应用XML实现Java对象序列化技术简述[A];Java技术及应用的进展——第七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4年

4 黄宇凯;王晓玲;周傲英;;LEO:基于序列化的XML文档高效查询处理方法[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6年

5 李国夫;;规范好习惯 文明满校园[A];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2019年

6 陈赫;罗声求;;历史横断面数据的时间序列化[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叶啸天;孙银华;;“正向习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应然追求[A];2016年江苏省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现场观摩研讨活动论文集[C];2016年

8 傅珊珊;;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序列化研究[A];当代教育评论(第7辑)[C];2018年

9 ;学校工作千万条 校园安全第一条[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五次“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年

10 梁义;陈建军;陈立岗;郑耀;;二维并行网格生成及划分[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炳亭 特约记者 洪湖;派尼学校的“读写序列化”[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亦奕;力求系统化、序列化,凸显研究价值[N];中国文化报;2016年

3 佟晓丽 欧学林;序列化涉茶教育展示绿色的素质教育之梦[N];中国教师报;2007年

4 ;实施序列化好习惯教育建构系列化德育模式[N];东莞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张北平 毕传高;蕲春全力构建德育序列化体系[N];黄冈日报;2016年

6 张晓乐 严j 陶立 谷里虹;药品序列化“取经”[N];医药经济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贺玲丽 通讯员 杜红英 张旭飞;我市在全省首推中小学德育序列化[N];晋中日报;2011年

8 高博;实施序列化的好习惯教育 建构系统化的德育模式[N];中国教师报;2009年

9 贺玲丽;平遥全力构建中小学德育序列化体系[N];晋中日报;2011年

10 杨熙邋田光富;从量化分析看SOA的性能弊端[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健;正电子发射断层的图像重建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牟帅;分布式事务并发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袁文强;机电产品系统概念设计中多目标与多学科优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万勇;集群系统中的网络性能优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振钊;基于序列化数据的学者影响力评估[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徐慧瑾;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序列化改进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3 秦yN;小学中年级作文序列化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4 夏志坚;基于入侵行为的未知反序列化漏洞检测系统[D];武汉大学;2017年

5 史毅;学习对象的序列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静花;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杨方方;Spark集群序列化存储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

8 王兴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9 黄宇凯;基于序列化的高效XML查询算法[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沈博;RCESB体系结构及SOAP序列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4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814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