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1:04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涉及到了经济发展、文明生活、社会进步等方面。并且,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是各国GDP上升的主要动力来源;可持续发展道路也需要科技来作为主要支撑,实现多方面共赢;现如今各国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的竞争,科学技术的高低成为衡量该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影响其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就应该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尽快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进步道路。因此,对于科技政策的研究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变及其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科技思想上的指导,加强关注程度,加深对科技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思想。他领导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将科技与文化、生活、经济相结合。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大量有关科学技术的重要论述。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的和谐科技思想将社会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相结合提出来的,和谐科技思想在21世纪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主席执政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活力的思想得到大力弘扬与发展。本文对科技界“反右”运动和科技“跃进”政策的内容和危害进行了挖掘和分析,对“文革”中“左倾”科技政策的内容和危害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科技政策问题,是一个研究薄弱而又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认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既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为中国21世纪的科技新辉煌献计献策。
【关键词】:科技政策 科技思想 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2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选题的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国内外综述及述评10-12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2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4 创新点12-13
- 第2章 建国初期中国科技政策基础(1949-1955 年)13-21
- 2.1 科技政策的界定及新中国科技政策的背景13-17
- 2.1.1 科技政策的定义13-14
- 2.1.2 科技政策的背景14-17
- 2.2 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情况17-20
- 2.2.1 确立“人民科学”的方向17-18
- 2.2.2 团结改造培养科技人才18-19
- 2.2.3 全盘学习苏联先进科技19
- 2.2.4 科学研究联系国家建设实际19-20
- 2.3 科技政策的功效分析20-21
- 2.3.1 确立科技发展总政策20
- 2.3.2 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20-21
- 第3章 中国科技政策探索时期的曲折发展(1956-1965 年)21-25
- 3.1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与部署21-23
- 3.1.1 “向科学进军”的背景21-22
- 3.1.2 “向科学进军”的提出22
- 3.1.3 “向科学进军”的主要成果22-23
- 3.2 科技政策调整23-25
- 3.2.1 科技政策调整的背景23
- 3.2.2 科技政策调整的内容23-24
- 3.2.3 科技政策调整的成效24-25
- 第4章 “文革”时期科技政策的扭曲(1966-1976 年)25-29
- 4.1 “左”倾科技政策总纲25
- 4.2 “文革”中科技政策的状况25-27
- 4.2.1 “左”倾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25-26
- 4.2.2 科技政策中具有积极影响的方面26-27
- 4.3 “文革”时期科技政策的反思与评价27-29
- 第5章 科技政策的转折(1977-1992 年)29-33
- 5.1 科技政策进行转折的背景29
- 5.2 科技政策的拨乱反正29-30
- 5.2.1 科学大会的召开29-30
- 5.2.2 拨乱反正的具体措施30
- 5.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30-33
- 5.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31-32
- 5.3.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容32-33
- 第6章 市场经济时期的科技政策(1992 至今)33-42
- 6.1 科教兴国——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33-35
- 6.1.1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33-34
- 6.1.2 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34
- 6.1.3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的科技政策34-35
- 6.2 科技创新思想35-36
- 6.2.1 社会背景35-36
- 6.2.2 科技创新思想的提出与成效36
- 6.3 和谐科技思想36-38
- 6.3.1 和谐科技思想的提出与主要内容36-38
- 6.3.2 和谐科技思想的发展与意义38
- 6.4 协同创新思想38-39
- 6.4.1 协同思想的内涵38-39
- 6.4.2 协同思想的重大意义39
- 6.5 创新驱动战略39-42
- 6.5.1 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39-40
- 6.5.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容和意义40-42
- 第7章 建国以来科技政策的评价42-46
- 7.1 建国以来科技政策的基本经验42-43
- 7.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指导42
- 7.1.2 坚持中国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科技政策42
- 7.1.3 坚持用民主和科学方法管理科学42-43
- 7.1.4 坚持统筹兼顾方法促进科技社会和谐发展43
- 7.2 建国以来制定科技政策的启示43-46
- 7.2.1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43-44
- 7.2.2 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4
- 7.2.3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建设44
- 7.2.4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44
- 7.2.5 坚持生态化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永俊;刘媛媛;陈英豪;;近年来关于江泽民科技思想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沧桑;2006年04期
2 宋正;;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述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景国际;;试论江泽民、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有机联系江泽民科技思想研究之一[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4 李奕;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姚琦;论邓小平科技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5期
6 陈钟;邓小平早、中、晚期科技思想比较[J];开封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宋向阳;;胡锦涛科技发展战略思想初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8 龚育之;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J];科学学研究;1991年03期
9 娄成武,姜晓秋;论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及其理论框架[J];理论界;2005年06期
10 李国荣;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体系结构[J];理论月刊;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8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