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技术预见本质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24 10:23

  本文关键词: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技术预见本质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选择成功开展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日本技术预见活动作为典型案例,从技术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挖掘技术预见的本质特征。对于技术社会建构论来说,技术预见对它提供了实证与案例支持,而明晰技术预见的建构性本质,对于提高社会公众和各参与者的认知水平,更好的进行技术预见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的历史考察可见,技术预见是技术预测发展的高级阶段,技术预见不同于技术预测的本质是其过程效益。技术预见的本质特点在于它具有确保不同参与者之间经历反馈关系所预期的一种议事程序。其理念变迁表现为:早期技术预测认为技术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技术系统内在因素决定技术发展的轨迹”,逐渐发展到“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决定技术发展的路径”再逐步发展到提出技术预见基本前提假设“技术发展的可能呈现多样性,我们现在的选择决定了最佳可能性的最后实现”的提出。在技术预见过程中来自大学、研究机构、产业界、政府、政策界乃至科普作家和公众的日本技术预见参与者构成了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行动者网络,共同设计技术未来发展的愿景,在两轮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和各种论坛讨论的基础上,各方达成共识,共同塑造技术的未来。提出预见活动不仅确定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完成了人员整合、方向整合、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揭示了预见活动中行动者沟通协商机制,预见过程中的共识机制、预见结果的实现机制,充分体现了技术预见的建构性本质。
【关键词】:技术预测 技术预见 社会建构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01;G32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 1.2 文献综述11-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17-18
  • 1.3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18-21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方法19-21
  • 第2章 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21-26
  • 2.1 从技术预测技术预见的历史发展过程21-24
  • 2.1.1 第一个时期 技术预测21
  • 2.1.2 第二个时期 过渡时期21-22
  • 2.1.3 第三个时期 技术预见22-24
  • 2.2 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的本质区别24
  • 2.3 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的理念变迁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日本技术预见活动的实践案例分析26-38
  • 3.1 日本技术预见的背景和目标26-28
  • 3.2 日本技术预见的过程28-35
  • 3.2.1 日本技术预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29-31
  • 3.2.2 预见过程中问卷的设计31-32
  • 3.2.3 预见过程中领域的选择32
  • 3.2.4 预见过程中需求和情景的确定32-34
  • 3.2.5 两轮德尔菲专家预测法的意义34-35
  • 3.3 预见结果的选择、确定和实施35
  • 3.4 对日本技术预见的评价35-36
  • 3.5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技术预见的社会建构过程分析38-45
  • 4.1 技术预见的过程分析38-39
  • 4.2 技术预见提供的新机制39-42
  • 4.2.1 行动者沟通协商机制39-40
  • 4.2.2 预见过程中的共识机制40-41
  • 4.2.3 预见结果的实现机制41-42
  • 4.3 技术预见的社会建构性本质42-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继涛,胡建绩;技术预见与可持续经济发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4期

2 万劲波,崔志明,浦根祥;整合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估的科技发展战略[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6期

3 王瑞祥,穆荣平;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理论与方法[J];世界科学;2003年04期

4 薛军,杨耀武;论技术预见及其在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中的作用[J];软科学;2005年01期

5 浦根祥,孙中峰,万劲波;技术预见的定义及其与技术预测的关系[J];科技导报;2002年07期

6 ;上海聘请技术预见专家[J];河南科技;2003年12期

7 任奔;技术预见在德国[J];世界科学;2002年06期

8 魏江,刘锦;东部地区开展区域技术预见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省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2期

9 穆荣平;北京技术预见:实践与思考[J];世界科学;2003年04期

10 李群,赖于民,郝立勤;技术预见:从战略视角把握关键技术选择[J];云南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民;浦根祥;;技术预见时代的来临[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房学祥;檀壮;王志玲;;技术预见是一项艰巨、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闫凌州;;可拓思维与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探索性重构[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陈兵;;网络交流平台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周频;;技术预见在东湖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喜梅;王楠;王静;;产业技术预见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胡远;;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区域技术预见与高新技术产业规划[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志玲;谭思明;;专利地图在区域技术预见工作中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孙斌;刘波;张玉赋;张华;;江苏省重点产业技术预见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海丽;张士运;;北京未来十年新材料领域技术预见[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耀武;技术预见时代来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穆荣平 任中保 王瑞祥;未来需求早知道[N];科技日报;2005年

3 戴丽昕;上海技术预见成效初显[N];上海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戴丽昕;市科委聘任近百名技术预见专家[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记者 汪敏华;上海广聘技术预见专家[N];解放日报;2002年

6 记者 吴国瑛;上海技术预见取得阶段性成果[N];上海科技报;2002年

7 首席记者 任荃;从市民需求角度向科技“求解”[N];文汇报;2009年

8 ;世界信息技术发展预见[N];文汇报;2002年

9 记者 戴丽昕;96人受聘市科委“智囊团”[N];上海科技报;2007年

10 王春;上海聘技术预见专家提高政府科技决策能力[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东;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刘冰;技术预见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吴曙霞;提升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预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卢文光;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及其成长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5 陆晓芳;吉林省主导产业技术发展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勇;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及其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7 黄学;我国石油企业三次采油技术预见理论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白仲航;模糊前端驱动的机械产品创新设想产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陈文勇;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诗媛;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技术预见本质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秦艳艳;技术预见何以可能[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飞樝;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技术预见重要维度[D];东华大学;2012年

4 王金鹏;基于科学计量的技术预见方法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曲钟阳;基于德尔菲法的技术预见[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佟煊;基于数据挖掘的江西有色金属产业技术预见方法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洁;基于WEB平台的江西有色金属技术预见方法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波;基于技术预见的江西省LE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肖杰;论科技创新下的技术预见[D];广西大学;2007年

10 蔡顺民;吉林省医药行业关键技术选择的技术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技术预见本质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90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