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推理的不完全信息决策方法研究及应用
本文选题:不完全信息 切入点:证据理论 出处:《运筹与管理》2012年04期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和优化模型的不完全信息决策方法。针对专家认知偏好的多样性以及决策问题的复杂性特点,提出了一类评价指标不尽相同的不完全信息决策问题;运用证据理论中的基本信度分配来描述专家意见,给出了此类问题的信度函数、似真度函数、合成法则和不同专家贡献度的定义,计算了各个指标的基本信度分配值;从最大程度保持专家原始判断偏好的角度,建立了指标权重确定的优化模型;文后以商用飞机成本管控风险的重要性评价为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步骤和有效性。
[Abstract]:A method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evidential reasoning and optimization model is proposed. Aiming at the diversity of experts' cognitive preferences and the complexity of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a class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with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exes is proposed. The basic reliability assignment in evidence theory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expert opinion, the reliability function, the similar truth function, the composition rule and the definition of different expert contribution are given, and the basic reliability distribution values of each index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angle of maintaining experts' original judgment preferenc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determining the index weigh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pplication step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are illustrated by taking the importance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aircraft cost control risk as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业工程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90924022,7117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01017,70971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7JC63006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基金(NS2010209)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9SJD880033)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尧;樊治平;;一种具有不完全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朱建军;;群决策中两类不确定偏好信息的集结方法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8期
3 朱建军;刘思峰;;群决策中模糊偏好信息转化的若干性质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8年01期
4 王坚强;孙腾;陈晓红;;基于前景理论的信息不完全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9年08期
5 孙昭旭;韩敏;;不完全信息下的群体多属性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7期
6 吕文红,吴祈宗,郭银景;基于D-S证据理论的群决策专家意见集结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俊慧;魏法杰;;基于互反和互补的区间偏好信息集结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庞丽萍;曲洪权;;基于证据理论的潜艇舱室综合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周贤林;叶俊;;最优多层决策模型及其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4 吴海平;敖志刚;付希昌;江宗东;毕衡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兵力投送风险评估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5 樊治平;陈发动;张晓;;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秋萍;张道宏;殷春武;谢异同;;残缺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可接受的判定及其排序方法[J];工程数学学报;2008年05期
7 杜宾;;基于有限合作机制的群决策熵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8 李晓伟;陈红;邵海鹏;冯志慧;;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公路建设项目灰关联排序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0期
9 杨林鸽;魏峰远;;贝叶斯网络下的GIS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管理模型[J];地理空间信息;2012年02期
10 姜艳萍;程树磊;;基于前景理论的新产品开发方案选择方法[J];管理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宾;邱菀华;;基于复熵的合作群决策模型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洁;朱建军;刘思峰;;基于前景理论的随机概率信息群集结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芳;基于变权的钢筋混凝土梁桥安全与使用性能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陈孝新;灰色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邹艳;基于不同个体偏好表现形式的多阶段投票选择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吉猛;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魏翠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排序方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武乾;建筑企业危机管理团队沟通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杨玉兰;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付超;基于置信信念函数的群决策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马小洁;高校院系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玉倩;石油企业成品油分销网络构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殷春武;模糊多准则群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史文雷;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理论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张必兰;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白萨茹拉;两种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模型及其灵敏度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张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群体偏好集结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悦琳;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黄智力;基于三角模糊数型群体多属性决策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红伟;基于效用值形式偏好信息的大群体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邸强;基于残缺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光兴,杨德礼;AHP判断矩阵与模糊判断矩阵相互转化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涂嘉文,徐守时;贝斯方法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讨论[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年02期
3 樊治平,姜艳萍;基于OWG算子的不同形式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李心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5 潘巍,王阳生,杨宏戟;D-S证据理论决策规则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4期
6 何兵,郝爱民,赵沁平;一种基于不确定信息的决策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4年02期
7 黄深泽;一种模糊多属性的群体评价方法[J];科技与管理;2005年02期
8 朱建军,刘士新,王梦光;一种灵敏度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决策区域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4期
9 肖四汉,樊治平,王梦光;群决策中两类判断矩阵的一种集成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1年05期
10 陈守煜,王建明,伏广涛;决策信息不完全确知的模糊决策集成模型[J];控制与决策;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瑞禹;唐亮;;基于证据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05期
2 吕文红,吴祈宗,郭银景;基于D-S证据理论的群决策专家意见集结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5年02期
3 杨萍,刘卫东;基于证据理论的群决策层次评价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2期
4 姚爽;郭亚军;黄玮强;;基于证据距离的改进DS/AHP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0年06期
5 陆文星;梁昌勇;丁勇;;一种基于证据距离的客观权重确定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6期
6 宋光兴,杨槐;群决策中的决策行为分析[J];学术探索;2000年03期
7 廖貅武,唐焕文;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一种群决策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孟波;群体行为对委员会决策的影响及对策[J];决策借鉴;1995年04期
9 刘东彪;;一种D-S合成法则悖论消除方法的不稳定性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黄德才,朱艺华;二维足码定位法的缺陷分析与综合评价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平;;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多人递阶决策问题[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曾雪兰;李正义;;语言型模糊偏好信息群决策的一种优化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苏波;王浣尘;;群决策系统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4 王仁超;林润辉;顾培亮;;一种基于期望满意的群决策方法[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荣莉莉;辛杨;;专家支持度及其在群决策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刘杰;;多级组织结构的决策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7 徐韫玺;王要武;姚兵;;基于熵理论的建设项目参与者多目标协同群决策模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学军;郭亚军;;基于G_1-法的群决策集结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朱建军;刘思峰;方志耕;;基于区间灰数的互补判断矩阵集结方法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秋萍;殷春式;苏哲斌;;不确定型群决策专家权重确定方法[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本刚;基于证据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朱卫东;面向互联网基于证据理论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肖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决策关联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和媛媛;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与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廖貅武;不完全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洪振杰;群体和多目标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大气传播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7 陈增明;群决策环境下证据理论决策方法研究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姚升保;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兰继斌;关于层次分析法优先权重及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波;不完全信息下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史加荣;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多准则决策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里;不完全信息下的群决策方法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吴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Agen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童建军;证据理论及其在决策评价中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刘东彪;基于D-S证据理论的群决策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7 唐元义;群决策理论与方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岳玉梅;证据理论及其在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邢哲;智能化群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辛杨;AHP在群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90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169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