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食品生产风险等级细分评价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14:34
食品生产企业在进行生产作业时所生产的食品是否安全无害,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监管部门如何有效的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监管过程中,对企业进行食品生产风险等级评价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它反映了一个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生产的能力,同时,对于商业竞争、保险等行业来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也是了解生产企业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当前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可忽略的信息丢失弊端,并可能相应产生评价过程不透明、评价人员个人情感偏见和逃避处罚三个问题。本文运用逆向TOPSIS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在政府部门评定的风险等级基础上,结合专家组针对评价对象给出的评分表,代入模型得出评价对象的排序和评分,再根据评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细化分级,得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细分风险等级。在TOPSIS方法中,运用了逆向TOPSIS的思想,由一个专家组按照模块进行分工,各个专家对所分配的模块独立打分,汇总后形成评分表,专家组根据评分表中的指标性质,结合法律规定经过讨论确定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并将评价对象的得分代入模型,分别运用非固定理想点、合并指标固定理想点、合并指标非固定理想点三种方法进行计...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食品行业监管部门改革示意图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13年底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的结果给出动态因素评定分数,再结合静态因素评分,得出最终评分,最后确定其最终风险等级。现行政府监管单位评定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的框架如图2.1所示:图2.1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框架通过该框架我们可以得知,日常监管人员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等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评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主观影响由于日常监管人员既是监管者,又是评定打分者,评定结果存在一定的人情主观影响:(1)监管者在日常监管和年终评定时容易受到人情、贿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给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2)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评定结果直接影响到食品生产企业下一年度的监管频次,风险等级越高,检查频次越高,即对于一个评定结果很差的企业来说,下年度对该企业的检查频次会大大提高,同时,相对应的,食品抽检、行政处罚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大大增加日常监管人员的工作量,为了逃避评定结果造成的工作量的增加,监管人员偏向给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评定结果;(3)对于某一确定监管单位来说,辖区内监管对象的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食品安全水平,从而反映出监管人员对该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推进程度,受到个人“政绩”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等因素的影响,监管人员偏向给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评定结果。2.评价方法客观影响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14动态因素评定过程中,主要根据监管人员的日常检查结果,而监管人员日常检查中依据的是《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该表中每一个指标的评价结果为“是”和“否”,全部为定性评价,如图2.2所示,具体内容祥见附录B,这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完全真实的反映出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某一指标上的真实水平,从而造成最终的评价结果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图2.2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框架本文选取了该市20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说明,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和该省监管系统内的规定,评为A级的需向省一级监管单位申请,逐级上报,由省级监管单位最后评定,评为C级及以下的,相应的监管频次依次递增,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带来的监管压力,更趋向于对被监管对象进行B级的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J]. 潘宇靖.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2]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及待解难题[J]. 詹承豫. 南京社会科学. 2019(10)
[3]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研究[J]. 张瑞纲,孙媛.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10)
[4]强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 共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J]. 冯培森.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9(05)
[5]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体系构建及案例分析[J]. 汪盛齐. 食品安全导刊. 2019(Z2)
[6]基于双向交叉评价的投标方排序模型[J]. 黄东宾,陈香,李华文,许慧. 情报工程. 2018(02)
[7]风险管理在食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J]. 樊桂红. 食品工程. 2018(01)
[8]基于企业规模的食品安全诚信监管博弈分析[J]. 付奕林,于涛,刘长玉. 标准科学. 2017(07)
[9]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陈世奇. 山东化工. 2017(07)
[10]浅谈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我国可借鉴的经验[J]. 胡济美. 食品安全导刊. 2016(34)
博士论文
[1]制度干预与诚信选择研究[D]. 梁雪红.中国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博弈论视角下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 史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食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设计和应用[D]. 周雷雨.陕西科技大学 2016
[3]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D]. 孙中权.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比较视角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优化[D]. 沈琛.昆明理工大学 2015
[5]基于三方博弈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 王亚静.河北经贸大学 2015
[6]欧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朱慧娴.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雷婷.云南大学 2013
[8]食品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信用评估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 肖钦红.武汉轻工大学 2013
[9]企业诚信体系构建与评价模型研究[D]. 杨慧.河南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 王丽丽.南京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8517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食品行业监管部门改革示意图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13年底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的结果给出动态因素评定分数,再结合静态因素评分,得出最终评分,最后确定其最终风险等级。现行政府监管单位评定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的框架如图2.1所示:图2.1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框架通过该框架我们可以得知,日常监管人员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等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评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主观影响由于日常监管人员既是监管者,又是评定打分者,评定结果存在一定的人情主观影响:(1)监管者在日常监管和年终评定时容易受到人情、贿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给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2)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评定结果直接影响到食品生产企业下一年度的监管频次,风险等级越高,检查频次越高,即对于一个评定结果很差的企业来说,下年度对该企业的检查频次会大大提高,同时,相对应的,食品抽检、行政处罚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大大增加日常监管人员的工作量,为了逃避评定结果造成的工作量的增加,监管人员偏向给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评定结果;(3)对于某一确定监管单位来说,辖区内监管对象的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食品安全水平,从而反映出监管人员对该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推进程度,受到个人“政绩”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等因素的影响,监管人员偏向给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评定结果。2.评价方法客观影响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14动态因素评定过程中,主要根据监管人员的日常检查结果,而监管人员日常检查中依据的是《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该表中每一个指标的评价结果为“是”和“否”,全部为定性评价,如图2.2所示,具体内容祥见附录B,这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完全真实的反映出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某一指标上的真实水平,从而造成最终的评价结果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图2.2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框架本文选取了该市20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说明,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和该省监管系统内的规定,评为A级的需向省一级监管单位申请,逐级上报,由省级监管单位最后评定,评为C级及以下的,相应的监管频次依次递增,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带来的监管压力,更趋向于对被监管对象进行B级的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J]. 潘宇靖.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2]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及待解难题[J]. 詹承豫. 南京社会科学. 2019(10)
[3]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研究[J]. 张瑞纲,孙媛.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10)
[4]强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 共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J]. 冯培森.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9(05)
[5]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体系构建及案例分析[J]. 汪盛齐. 食品安全导刊. 2019(Z2)
[6]基于双向交叉评价的投标方排序模型[J]. 黄东宾,陈香,李华文,许慧. 情报工程. 2018(02)
[7]风险管理在食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J]. 樊桂红. 食品工程. 2018(01)
[8]基于企业规模的食品安全诚信监管博弈分析[J]. 付奕林,于涛,刘长玉. 标准科学. 2017(07)
[9]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陈世奇. 山东化工. 2017(07)
[10]浅谈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我国可借鉴的经验[J]. 胡济美. 食品安全导刊. 2016(34)
博士论文
[1]制度干预与诚信选择研究[D]. 梁雪红.中国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博弈论视角下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 史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食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设计和应用[D]. 周雷雨.陕西科技大学 2016
[3]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D]. 孙中权.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比较视角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优化[D]. 沈琛.昆明理工大学 2015
[5]基于三方博弈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 王亚静.河北经贸大学 2015
[6]欧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朱慧娴.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雷婷.云南大学 2013
[8]食品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信用评估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 肖钦红.武汉轻工大学 2013
[9]企业诚信体系构建与评价模型研究[D]. 杨慧.河南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 王丽丽.南京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8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56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