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排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04 13:39
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而职场排斥这种不良的人际互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甚至给组织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国背景下,组织内的员工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负面行为?以往的研究基于消极互惠的视角对职场排斥的影响做了多方面的验证,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的主动性行为、工作绩效以及组织公民行为有着消极影响。因此从组织视角来看,如何最大化减少职场排斥的发生,以及如何让员工在遭到职场排斥后妥善应对,以减少职场排斥带来的个人压力和绩效损失,对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分别介绍了职场排斥、内部人身份感知、职业韧性、建言和帮助这5个变量的相关研究,从社会认同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构建了一个既有调节又有中介的理论模型。选取重庆市、成都市、乐山市、遂宁市和宜宾市等多个城市的公务员群体和事业单位的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累计回收844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25.0、Mplu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论如下:(1)职场排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具有消极作用;(2)职场排斥对内部人身份感知具有消极作用;(3...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图2-2职场排斥的已有相关研究整理2.2内部人身份感知2.2.1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概念内部人身份感知(perceivedinsiderstatus)是指组织中的个人感知到的被组织接受程度的认知,最早由Stamper和Masterson(2002)[53]提出的。当组织成员更多的感受到被组织接纳时,个人就会觉得自己是组织的“内部人”,反之就是“外部人”。所以内部人身份感知又可以描述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在组织中感知到自己是"内部人",是衡量员工归属感(belonging)的维度(孟炎,田也壮,2015)[54]。Chen和Aryee(2007)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员工与组织其他成员之间的重要性,认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员工与组织其他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感知[55]。Horng等人(2016)则提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个体对所在组织的一种心理知觉[56]。在中国,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具有更强的集体主义观念,所以内部人身份感知这个概念在中国背景下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汪林等(2009)的研究发现,在中国企业中,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更多表现为员工对"自己人"身份的认知[57]。尹俊等(2012)发现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可以促进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0下,职场排斥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消极影响更弱,从而强化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的促进作用,相反,在职业韧性低的情况下,职场排斥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消极影响更强,从而弱化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1:职业韧性负向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场排斥与建言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假设12:职业韧性负向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业韧性与帮助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3.6研究模型的构建通过前文对职场排斥、内部人身份感知、职业韧性、建言和帮助这五大变量之间关系的梳理,提出了上述研究假设。基于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视角揭示职场排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并考虑职业韧性这类情景因素的作用具体的研究模型如图3-1所示。图3-1本文的研究模型3.7研究假设汇总通过对本研究设计到的职场排斥、内部人身份感知、职业韧性、建言和帮助行为五个关键的研究变量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整理出前文提出的所有研究假设,如表3-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助的代价:助人行为的负面影响及其潜在机制[J]. 王静,骆南峰,石伟,李祯.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9(07)
[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员工帮助行为对伦理型领导的作用机制研究[J]. 钟皓,田青,白敬伊. 管理学报. 2019(01)
[3]恶意报复还是认同驱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J]. 王海波,严鸣,吴海波,黎金荣,王晓晖. 心理学报. 2019(01)
[4]职场排斥影响员工建言吗?——资源保存理论视角[J]. 郑馨怡,李燕萍. 当代经济管理. 2019(05)
[5]职场排斥如何影响绩效表现?情绪耗竭与情绪智力的作用[J]. 李丹,常梦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8(08)
[6]类亲情交换关系视角下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研究[J]. 王三银,刘洪,刘润刚. 管理学报. 2018(07)
[7]职场排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 杜星铖,郑亭亭.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2)
[8]重要他人支持、学科特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J]. 任云霞.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职场排斥对防御性与破坏性建言的影响机制[J]. 谢俊,储小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10]领导发展性反馈、员工工作卷入与建言行为:员工情绪智力调节作用[J]. 刘顿,古继宝. 管理评论. 2018(03)
硕士论文
[1]职场排斥对员工越轨行为的影响研究—组织公平感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调节效应[D]. 王亚男.新疆财经大学 2016
[2]职场排斥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组织自尊的中介调节作用[D]. 杨欢.广东财经大学 2014
[3]中国文化环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 皮垚卉.江西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8438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图2-2职场排斥的已有相关研究整理2.2内部人身份感知2.2.1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概念内部人身份感知(perceivedinsiderstatus)是指组织中的个人感知到的被组织接受程度的认知,最早由Stamper和Masterson(2002)[53]提出的。当组织成员更多的感受到被组织接纳时,个人就会觉得自己是组织的“内部人”,反之就是“外部人”。所以内部人身份感知又可以描述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在组织中感知到自己是"内部人",是衡量员工归属感(belonging)的维度(孟炎,田也壮,2015)[54]。Chen和Aryee(2007)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员工与组织其他成员之间的重要性,认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员工与组织其他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感知[55]。Horng等人(2016)则提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个体对所在组织的一种心理知觉[56]。在中国,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具有更强的集体主义观念,所以内部人身份感知这个概念在中国背景下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汪林等(2009)的研究发现,在中国企业中,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更多表现为员工对"自己人"身份的认知[57]。尹俊等(2012)发现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可以促进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0下,职场排斥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消极影响更弱,从而强化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的促进作用,相反,在职业韧性低的情况下,职场排斥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消极影响更强,从而弱化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的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1:职业韧性负向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场排斥与建言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假设12:职业韧性负向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业韧性与帮助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3.6研究模型的构建通过前文对职场排斥、内部人身份感知、职业韧性、建言和帮助这五大变量之间关系的梳理,提出了上述研究假设。基于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视角揭示职场排斥对建言和帮助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并考虑职业韧性这类情景因素的作用具体的研究模型如图3-1所示。图3-1本文的研究模型3.7研究假设汇总通过对本研究设计到的职场排斥、内部人身份感知、职业韧性、建言和帮助行为五个关键的研究变量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整理出前文提出的所有研究假设,如表3-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助的代价:助人行为的负面影响及其潜在机制[J]. 王静,骆南峰,石伟,李祯.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9(07)
[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员工帮助行为对伦理型领导的作用机制研究[J]. 钟皓,田青,白敬伊. 管理学报. 2019(01)
[3]恶意报复还是认同驱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J]. 王海波,严鸣,吴海波,黎金荣,王晓晖. 心理学报. 2019(01)
[4]职场排斥影响员工建言吗?——资源保存理论视角[J]. 郑馨怡,李燕萍. 当代经济管理. 2019(05)
[5]职场排斥如何影响绩效表现?情绪耗竭与情绪智力的作用[J]. 李丹,常梦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8(08)
[6]类亲情交换关系视角下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研究[J]. 王三银,刘洪,刘润刚. 管理学报. 2018(07)
[7]职场排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 杜星铖,郑亭亭.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2)
[8]重要他人支持、学科特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J]. 任云霞.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职场排斥对防御性与破坏性建言的影响机制[J]. 谢俊,储小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10]领导发展性反馈、员工工作卷入与建言行为:员工情绪智力调节作用[J]. 刘顿,古继宝. 管理评论. 2018(03)
硕士论文
[1]职场排斥对员工越轨行为的影响研究—组织公平感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调节效应[D]. 王亚男.新疆财经大学 2016
[2]职场排斥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组织自尊的中介调节作用[D]. 杨欢.广东财经大学 2014
[3]中国文化环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 皮垚卉.江西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8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56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