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黔东南民族村寨智慧旅游的应用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1 05:23

  本文关键词:黔东南民族村寨智慧旅游的应用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出处:《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3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旅游 民族村寨 民族文化


【摘要】: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旅游自身发展与管理提出的新需求。本文介绍了智慧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其主要作用,介绍了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情况,详细说明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智慧旅游的应用及今后发展。
[Abstract]:Smart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 and it is also a new demand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functions of intelligent tourism ,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Guizhou .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团委;凯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凯里学院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专项课题(XTYB1647)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智慧旅游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旅游业已经不能适应大众旅游的需求,从传统旅游发展到在线旅游再到了当前的智慧旅游,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平台,为大众旅游定制了更为经济、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为经营旅游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宝;;文化层次视角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以凤凰民族村寨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陈庆德,潘盛之,覃雪梅;中国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的特征与动力[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3 吴正光;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赞开放式保护民族村寨的理论与实践[J];小城镇建设;2005年10期

4 叶春;陈志永;;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民族村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5 方绍荣;;勐伴民族村寨见闻[J];今日民族;2009年03期

6 陈煦;;穿越在两个世界之间——旅游推动民族社会功能性分化及其意义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徐晓勇;雷冬梅;罗淳;;民族村寨生产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生态影响研究——以西双版纳勐腊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1期

8 向富华;;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李晓林;;民族村寨最魅力 多彩贵州新地标 回眸“全国民族运动会·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评选[J];中国民族;2012年01期

10 李俊;龙晔生;李忠斌;;罗帅模式:民族村寨农旅结合的新探索[J];民族论坛;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继群;杨文辉;;世纪生态环境史——云南大学2003年民族村寨调查资料的研究[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陈庆德;;“现代化”反思与中国民族村寨经济转型中的生态制约[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炳忠;吴晓梅;;留住传统村落守护都市记忆——以贵阳城市建设为例[A];2014年贵州社科学术年会学术专场研讨会暨“以区域特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白伟岚;姜坤;李金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原真性保护——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艺;马贤惠;;加快贵州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思考[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兴勇;贵州加强旅游民族村寨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杜再江;全国重点建设百个民族村寨[N];贵州民族报;2009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许丹婷 乔晓莹 整理;关于加强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保护的建议[N];广西日报;2010年

4 曾广超 本报记者 李萍;“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建设与发展专家学者座谈会召开[N];贵州民族报;2011年

5 记者 陈会君 通讯员 巢明荣;全省民族村寨增至51个[N];湖北日报;2013年

6 刘兵;3个村获称国家级特色民族村寨[N];邯郸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柳智芳;民族村寨建设重在突出文化内涵[N];贵州民族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柳智芳;在文化交流中变迁的民族村寨[N];贵州民族报;2013年

9 谢晋璇;民族村寨成长的“贵州样本”[N];经济信息时报;2013年

10 王炳忠;留住民族村寨 守护都市记忆[N];中国民族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溢颖;基于SEM分析的旅游民族村寨文化变迁及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恒;民族村寨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3 屠玉帅;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4 谌姗;民族村寨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5 张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族村寨发展的探索[D];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

6 汪俊;社区管理创新视野下的云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田全洪;民族村寨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王凤娇;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村寨自主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晓丽;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原真性感知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吕靓;基于GIS的黔东南地区民族村寨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3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63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d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