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的跨层次嵌入与乡村旅游资源的适应性协同管理
本文关键词:农民创业的跨层次嵌入与乡村旅游资源的适应性协同管理 出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创业 乡村旅游 跨层次嵌入 协同管理 创业者特质
【摘要】:通过搭建一个农民创业的跨层次嵌入与乡村旅游资源的适应性管理的理论框架,探讨农民通过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获取乡村旅游创业资源、动态的乡村旅游环境势必要求农民创业具有相应的动态能力,并要求农民的创业过程与跨层次动态嵌入过程协同演进。研究发现,农民特质嵌入及乡村旅游环境嵌入的动态性决定创业资源管理也是一个持续性的社会学习过程,而农民的"干中学"创业就是乡村旅游创业资源的适应性协同管理。
[Abstract]:Through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daptive management to build a cross level Embeddedness and farmer entrepreneurship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explore farmers through different levels of access network embedded resources of rural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of rural tourism will require farmers to star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capability,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peasants and the cross level dynamic embedding process of co evolution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and rural tourism environment embedded embedded determines the social learning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a continuous, and farmers "school" is a rural tourism industry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adaptiv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生态位视角下广东民族旅游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2015A0303136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713330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工经济、服务外包与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14BJY111)
【分类号】:F323;F592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格局转型,沿海大量农民工由于企业减产或关闭返乡创业,城市工业化规模边际效益不断下降[1]。但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在融合第一、第三产业,衍生产业链之际,为返乡农民创造了新的创业机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正式提出挖掘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价值。可见,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楼凌雁,李国振,胡巍;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浙江水口乡开发乡村旅游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年02期
3 张玉改,兰贵秋;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刍议[J];商业时代;2003年24期
4 曾天雄;马昌群;;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李志强;李玲;;浅论江西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农业考古;2011年01期
6 司祥芹;田红;;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韦杰;;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绿色科技;2011年09期
8 ;乡村旅游资源的养生功能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12期
9 金学良;陈常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J];人文地理;1992年03期
10 王晓丽;李兆华;宋书巧;;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J];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宁;张光生;;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李同升;张洁;;大都市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及其深度开发研究——以中国西安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瑞升;;从西湖环保状况的古今变迁看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4 李明德;;乡村旅游资源的普存性和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性[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云峰 余宽平;我市将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N];镇江日报;2009年
2 ;高起点规划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创新推动东营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发展[N];东营日报;2013年
3 张勇邋记者 丁小平;大力发掘乡村旅游资源[N];巢湖日报;2008年
4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王浪;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彭政;整合乡村旅游资源[N];四川政协报;2010年
6 王艳萍 市委党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建设强富美新农村[N];唐山劳动日报;2014年
7 周晓平;乡村旅游资源特征与利用探讨[N];华东旅游报;2007年
8 周晓平;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利用(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9 周晓平;乡村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利用(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10 张超 张立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促发展[N];巴中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琰;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俞倩倩;扬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及产品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荣;基于游客行为理论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黄宏辉;广东河源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5 陈强;宝兴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6 陈旭霞;乡村旅游资源两种经营模式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杨俊平;涪陵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司祥芹;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艳春;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10 游洁敏;“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6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6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