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以融合观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01 21:39

  本文关键词:以融合观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出处:《红旗文稿》2014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 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 朝阳产业 淹城 武进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古迹 高点定位


【摘要】: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Abstract]:Is the era of low-carbon economy,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two major countries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sports, information, logistic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third industry as a new mode of our country vigorous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the two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struc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First, make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of the 1.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culture trave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soil,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determine the brigade industry can be reached the heigh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商学院;中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委;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做强县域文化旅游业的实现路径与典型经验研究”[12XZB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592.7;G124
【正文快照】: 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京龙;齐文化旅游论[J];管子学刊;2000年04期

2 陈勤建;文化旅游:摒除伪民俗,开掘真民俗[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3 唐克敏,刘婷;湖北文化旅游初探[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郑岩,李昕,杨琨;关于大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王汝辉,罗晓彬;塑造四川文化强省形象部署文化旅游产业战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6 管宁;;进一步发展福建文化旅游的策略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7 张春香;刘志学;;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8 沈伯俊;;努力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J];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04期

9 朴莲玉;韩光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10 杨中焕;;山东文化旅游的特色[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步长存;;发挥人文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洁;;浅论贵州省黔中地区的文化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张文建;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谢寿球;;建设广西文化旅游的“特区”——西林县文化旅游的定位和开发思路[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李秀金;;文化旅游:城市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维克;;深入发掘文化内涵 促进青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常莉;;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营销策略分析[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9 张生寅;;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王学昭;宋伟;;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探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李函;文化旅游亟需深度开发[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记者 李卫;文化旅游成为我省主攻产品[N];陕西日报;2004年

3 杨胜国;凤凰壮大文化旅游产业[N];团结报;2005年

4 绍兴市文物局副局长 高军;弘扬名士文化 发展文化旅游[N];文汇报;2003年

5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史委员会;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N];武威日报;2005年

6 綦恩周;发展文化旅游 提升赤壁旅游品位[N];咸宁日报;2005年

7 马宏敏;云南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8 沈向兴 王雪飞 李绍明 庄俊华;文化旅游共辉映[N];云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悦春;彝州文化旅游孕育新希望(上)[N];云南日报;2005年

10 赵强;不经意的文化旅游[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闫雅萍;西安古都文化旅游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李云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理性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贝勇斌;基于场所依赖视角的城市文化旅游成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5 吕璐颖;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强;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杰;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孙春玲;审美视域下的古镇文化旅游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66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66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