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发布时间:2018-01-06 12:36

  本文关键词: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案例研究 出处:《民俗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灾难旅游 遗产旅游 羌族 民俗传统 仪式


【摘要】: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羌族地区兴起的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让羌族这支古老但却在逐渐"消失"的民族浴"难"重生,经历巨变。重建后,不仅羌寨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变化,羌族的传统民俗也随着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探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新型结合所引发的社会变迁和矛盾冲突,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遗产旅游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案例和思路。
[Abstract]:Disaster tourism and heritage tourism in Sichuan Qiang region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made the Qiang nationality, an ancient but gradually "vanishing" ethnic group, "difficult" to be reborn and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s and reconstruction. Not only ha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Qiang village changed dramatic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tourism and heritage tourism, th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s of Qiang nationality are also full of new vit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cial changes and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new combination of disaster tourism and heritage tourism. It can provide a new case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study of heritage tourism in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美国杜兰大学人类学系;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遗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但经济发展和民俗传承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①简单来说,以“文化遗产”作为消费品的旅游,即为遗产旅游。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凡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上对记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2 沃尔夫冈·卡舒巴;杨利慧;;文化遗产在欧洲:本真的神话[J];民俗研究;2010年04期

3 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文艺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杰;;纪录·民俗·传播——关于民俗文化影像化传播的研究述评[J];今传媒;2012年05期

2 关昕;;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黄彩文;万冬冬;韩洋;;楚雄彝族的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别金花;梁保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年06期

5 金晓艳;;“非遗”光环之外的民俗实践——以宁夏隆德县杨氏泥塑为研究个案[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李菲;;理论旅行:本土语境下的非遗阐释与操作[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7 李红;;新农村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5期

8 雷俊霞;;端午节的生活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9 刘萍;;黄梅戏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大舞台;2013年10期

10 高忠生;熊国敏;;村落民俗志的数字化建设[J];才智;201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宁;;乡村旅游中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阙跃平;木拱廓桥与社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晨霞;晋南帝尧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冯莉;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D];天津大学;2012年

8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景俊美;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艳芬;汉阳舞高龙习俗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玲玲;论布里亚特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席海婷;黄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俊昕;喜利妈妈祭祀的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何春燕;云南彝族阿哲人“祭龙”活动的当代复兴问题考察[D];云南大学;2011年

7 黄平;侗族萨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瑞迪;庙会作为公共文化的传承与展演[D];温州大学;2011年

9 陈雪梅;山东省高密民间艺术保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黄立群;贵州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德明;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吕建昌;廖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兼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法律地位[J];中国博物馆;2006年01期

3 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高丙中;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开放时代;2005年01期

6 吕江;;文化知识产权在新国际民俗学中的凸现[J];民族艺术;2005年04期

7 施爱东;;从“保卫端午”到“保卫春节”:追踪与戏说[J];民族艺术;2006年02期

8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安德明;;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J];民族艺术;2006年02期

9 安德明;美国公众民俗学的兴起、发展与实践[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3期

10 刘魁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安娜;;释比:羌族文化的传承人[J];科学大观园;2009年15期

2 罗明明;;云朵上的美丽家园——羌族[J];中国西部;2011年13期

3 杨利丹;;中国遗产旅游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用影像打开旅游复兴之门——羌族80后的文化拯救宣言[J];旅游时代;2008年11期

5 陈洛;;北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思考[J];大视野;2009年03期

6 刘世明;;灾难遗址地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玲;;后现代语境下遗产旅游的发展路径[J];求索;2011年05期

8 喻帮林;;贵州羌族文化风习简述[J];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05期

9 刘庆余;弭宁;张立明;;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1期

10 王富德;;震后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探析[J];北京观察;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富政;;创建中国汶川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城市形态[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一苗;陕西将建羌族文化博物馆[N];西部时报;2009年

2 记者 卜小平;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开始了[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特派记者 简陈明 通讯员 黄华兵;湛江援建的龙溪羌人谷博览馆昨开馆[N];湛江日报;2011年

4 市规划局副局长 李正仕;规划地震遗址遗迹应找准着力点[N];绵阳日报;2008年

5 市旅游局;彩凤腾飞 一鸣惊人[N];宝鸡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笑侠;明年一定来宝鸡旅游[N];宝鸡日报;2008年

7 曹斌 本报记者 洪继东;未来南宝山旅游 展示多样民俗文化[N];成都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俊;科学援建新家园[N];绵阳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琨;青石碉楼 羌韵新镇拔地起[N];绵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廖姝;整合资源科学规划 充分展示羌风羌俗[N];绵阳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全利;异地安置下的羌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刘薇;四川茂县羌族民俗形象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许娜;北川羌族历史文化壁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芳;羌族“瓦尔俄足”节初探[D];重庆大学;2010年

5 任以婷;民族旅游下羌族的文化表象与真实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田丰美;羌绣民间传承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鹏;羌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社区参与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然;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旅游恢复与重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7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87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