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目的地居民社会心理承载力研究——以日本东京都浅草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6 22:48

  本文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居民社会心理承载力研究——以日本东京都浅草寺为例 出处:《旅游学刊》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目的地居民 社会心理承载力 模糊层次分析法 浅草寺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在给地区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旅游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建立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游客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承载力情况考察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指标分析建模,并以东京浅草寺周围居民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浅草寺周围居民对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承载力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浅草地区居民对游客的旅游活动整体上持支持和积极的态度,在个别指标如旅游地垃圾、社会治安等方面持较为消极的态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not only injects vitality into the regional economy, but also affects the residents' lives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a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ts'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is used to model the index analysis. Taking the residents around the Shancao Temple in Tokyo as a sample, the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esidents around the Temple is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esidents around the Temple is very high. On the whole, the residents of the shallow grassland area hold a supportive an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ourists' tourism activities, and a more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individual indicators, such as garbage in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1引言旅游业被誉为“绿色工业”,其发展在给地区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旅游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游客的涌入给旅游地的设施、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不同效果的影响。对于旅游地的居民来说,这些影响中有些是正面的,有些则是负面的,对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2 王辉;林建国;周佳明;;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经济学模型建立与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朴松爱;张小妮;;中日韩三国国际旅游发展进程及其影响因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孙根年;王洁洁;;1987年来台海关系变化对台湾入境大陆客流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5 袁基瑜;于静;袁浩;;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初探[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7期

6 曾本祥,R. W. (Bill)Carter,T. De Lacy;短期事件对旅游的影响:以中国SARS危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刘亚萍;廖梓伶;;旅游承载力测算与承载指数评价实证研究——以广西巴马盘阳河沿岸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张博;王洁平;;三角模糊数下的综合评判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0期

9 胡炳清;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10 汪嘉熙;苏州园林风景旅游价值及其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会琴;周晋;侯林春;;黄土高原县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2 张群;;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影响分析——以湘西凤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3 陶琳丽;杨秀娟;李态仙;张曦;;基于层次分析的饲料配方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4 赵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郭玉刚;窦立宝;郑舒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6 朱鹏;;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模型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7 易志斌;徐虹;;旅游业对目的地资源环境影响计量模型及实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王剑;刘洪玉;;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王宝荣;陈文捷;;市场承载力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10 卞显红;金霞;秦萍;安锺洙;;中韩相关事件对双向旅游流流动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卞显红;余芳;安锺洙;翁碧云;秦萍;金霞;;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入境旅游流流动时空演变趋势与特征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彭建;;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刘晓庆;;沙湖旅游区发展循环旅游经济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张义平;陈琳;;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度模型研究[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博;;SAS-FAHP模型下的区域居民对游客心理承载力研究——以东京都文京区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云;黄炎焱;何飞;赵振南;薄煜明;;基于AHP的作战风险分析[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C];2014年

8 杜忠潮;;陕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探析[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5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韩博;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桂萍;旅游活动对泰山风景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远胜;中韩油气产业国际合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霞;平遥古城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欧阳小芽;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玉杰;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武俊丽;基于同步协调判别法的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广宇;山岳型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及其调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江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戴亮;森林公园旅游景观规划概念及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平,杜端甫;项目风险的一种模糊分析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3 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4 杨锐;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5 王建军;王叶峰;迟国泰;;大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7 王虎,翁钢民;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的经济学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8 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9 宣国富,章锦河,陆林,章锦河,杨效忠;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10 孙根年;于立新;;基于本底趋势线的秦俑馆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鹰;[N];江南游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邹光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姜文超;城镇地区水资源(极限)承载力及其量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然;;日本掠影[J];福建乡土;2006年04期

2 季春鹏;;日本的离婚仪式[J];决策与信息;2010年09期

3 小伊;;仲店300年[J];中华手工;2008年05期

4 姚士谋;;在日本的那些日子里[J];改革与开放;1996年08期

5 王文元;;日本城市掠影(四)[J];城市;2007年1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花建;文化古街开发的精、气、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宋俭;古典东瀛 现代之旅[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1389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89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