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11 22:20

  本文关键词: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经济联系与区域发展策略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引力模型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旅游圈 区域旅游发展 环鄱阳湖区域


【摘要】: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Tourism circle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In tourism resources led to Poyang Lake region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5 cities in the study area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3A level and 67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object of study, from the scenic landscape quality attraction index, tourism scale and traffic accessibility to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is modified, measure 2003~2015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relation intensity and its evolution, reveal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around Poyang Lake with total showing a rapid growth and is closely linked,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traffic gradually increased. Features.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basic mode of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circle around Poyang Lake, as well as the thought circle around the tourism economy, the formation of multipolar network The structure of the structural tourism circle and the general structure model of regional tourism circle will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西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5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ZH025) 江西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yj40) 江西省省级教改基金重点项目(JXJG-09-16-1) 上饶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9)~~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加深,区域旅游发展也是旅游业对接国家区域战略,融入新格局,使区域旅游业发展获得持久动力的基础[1]。旅游圈作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和演化的根本动力大多基于旅游景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基于区域内城市和众多旅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宣群,胡绍华;建立大武汉旅游圈 促进武汉旅游业经济的发展[J];学习与实践;2005年04期

2 罗明义;;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 促进中国与南亚的旅游合作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1期

3 潘兆光;陈红玲;;旅游圈理论刍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2期

4 李永梅;;如何构建体现和谐内涵的环青海湖旅游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5 陆杨;俞小江;;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07期

6 李永梅;;如何构建体现和谐内涵的环青海湖旅游圈[J];经济师;2009年09期

7 阎友兵,李辉恒;关于旅游圈的理论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8 曹洪华;王荣成;李正;;单核型旅游圈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昆明—滇西北旅游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12期

9 赵忠奇;;建立“南太行”旅游圈的对策思考[J];河南科学;2013年12期

10 刘宁;我国西北旅游圈的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山;王铮;;旅游圈时空尺度规模的地理计算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5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吴跃东;向钒;常丹燕;;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吴跃东;向钒;;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牛智慧;;中原城市群旅游圈空间旅游资源配置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协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10 冯文;;对京津冀“体育旅游圈”发展的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沈;联手打造大旅游圈[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赵卉琴 涂亚娟;促成中山舰生态旅游圈[N];湖北日报;2008年

3 记者 潘少婷 通讯员 麻宣;打造15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圈[N];东莞日报;2013年

4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刘尚华 林芳;恩施融入大三峡旅游圈[N];湖北日报;2013年

5 记者 魏盼生;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环海湾”休闲旅游圈[N];汕头日报;2013年

6 姚启超;关岭:生态乡村“旅游圈”喜迎八方游客[N];贵州政协报;2014年

7 沈东坡 贾海丽;京津冀旅游圈呼唤合围[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8 卞文志;临沂科学规划旅游品牌 力争融入全省大旅游圈[N];中国工商报;2005年

9 刘桂珍;环沈阳旅游圈联手促销东南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山东全力建设红色旅游圈[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山;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龄;川南旅游圈的交通网络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少杰;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大西安旅游圈游客时空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妮娜;基于空间计量的旅游圈适度规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庄娇;区域合作建立“庐山旅游圈”的可行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周功梅;大都市旅游圈的空间错位与空间溢出[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宋颖洁;琼北旅游圈区域合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曹萍;济南都市旅游圈构建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传震;敦煌旅游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詹显华;江西省环鄱阳湖旅游圈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刘华婷;基于空间溢出模拟的旅游圈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1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11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