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化”概念的提出及其与“新四化”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旅游化”概念的提出及其与“新四化”的关系 出处:《经济管理》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产业迅速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代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步深化,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组织等功能已经逐步显现。21世纪的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到了彰显其强大综合功能的历史阶段,亟需对旅游产业地位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在现代旅游产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化"的概念。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和产业关联性较强的部门,旅游化对发达国家工业、农业、城镇、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旅游化的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关系密切,推动旅游化发展是实现"新四化"的重要途径。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has risen rapidly, which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on social economy has gradually deepened, and the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ecology of tourism industry have been gradually deepened. Organiz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have gradually shown that the 21st century of the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has come to highlight its powerful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the historical stage. It is urgent to reposition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ourism". Tourism industry is a comprehensive and highly related sector. Tourism has great influence on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tow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roduced important influence.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new four moderniz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关联机理研究”(12CGL059)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旅游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13DGLZ05)
【分类号】:F592
【正文快照】: 集中、最典型地体现了产业融合的特点。同时,旅一、引言 游业具有典型的衍生性特点,即它可以依托其他“四化”这一概念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 一、二、三产业而生成新的产业业态,同时又可推动意义,早在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 原生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业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莹;;工业化:概念、发展理论和衡量指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孟祥林;;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兆峰;;信息化与旅游产业发展[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4 张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5期
5 雷汝林,杜远生;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苏建军;孙根年;王丽芳;;1982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关联带动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7 拉尔夫.埃伯特;弗里德里希.纳德;克劳兹.R.昆斯曼;刘佳燕;;鲁尔区的文化与创意产业[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8 林越英;论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辩证关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9 黄安民;韩光明;;从旅游城市到休闲城市的思考:渗透、差异和途径[J];经济地理;2012年05期
10 阳毅;于志远;;上海世博会江南公园景观改造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ituation Analysis of Developing ReBAM in Yanji Cit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2 马柠馨;孟枫平;;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基于皖江城市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毛广雄;;淮安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及推进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刘芬;杨绪萍;;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5 张洁;;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有效性的评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曹前;;义乌市农村城镇化道路发展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7 胡浩;南颖;刘继生;;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方青;邬丽丽;;1980年以来的中国休闲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车莹;;工业化:概念、发展理论和衡量指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昌雪,黄成林;芜湖市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及形象设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向东;陈毕雪;唐霖;;创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是毕节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4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焦方义;;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张彩丽;;西部农产品出口困境的政策成因[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周耀;周丹丹;;沈阳市铁西区工业景观分析调查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佳洁;;德国关税同盟矿区转型中的文化策略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淑磊;;基于核心景区的城市旅游功能的优化[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亚萍;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吕宗耀;消费餍足性假设下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邵雪梅;我国城市中间阶层体育休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邬丽丽;休闲研究的社会学范式[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晓磬;长沙城市旅游内部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许娜子;旅游城市园林景观对城市风貌形成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文君;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刘伟;基于市民体验效用的城市休闲企业区位管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何婷婷;云南省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张龙清;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伟;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哲学解读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瑛;;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国家统计局发布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J];北京统计;2003年06期
3 石长波,吴小天;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应对策略[J];商业研究;2005年03期
4 石长波,黄清;基于DEA模型的旅游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5 吴国清;李文苗;;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发展[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6 詹思延;;如何做一个好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7 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马鹏飞;胡卓玮;赵文吉;蔡文博;;虚拟现实技术在村镇民俗旅游中的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2期
9 王春香;孟令奎;要新蕾;;基于ArcIMS的四川省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年01期
10 孙尚清;旅游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财贸经济;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黎],
本文编号:1425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2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