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美丽中国”:想象共同体的内生与他构——基于旅游者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16 14:32

  本文关键词:“美丽中国”:想象共同体的内生与他构——基于旅游者视角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丽中国” 想象共同体 内生与他构 旅游者


【摘要】:"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国家未来发展的诗化愿景,特别强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并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结构。"美丽中国"背景下生态文明不仅强调自然生态之美,更突出强调人文生态之美。想象共同体作为具有共通习性、感觉与价值联接的相对自主性的场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旅游品牌价值。基于"美丽中国"及"美丽中国之旅"背景的国内外旅游者尽管存在着文化认知、历史认知和旅游体验等层面的差异,但在政治、文化、传媒、影视,特别是旅游互动中,逐渐从"我者"和"他者"视角内生或他构为具有共同认知和理解的"美丽中国"想象共同体,并最终在内生和他构的基础上融合为全面、综合的"美丽中国"图景,使"美丽中国"以想象共同体的形式成为未来中国的国家旅游品牌。
[Abstract]:"Beautiful China" is the poetic vis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put forward by the CPC's "18 National Congres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autiful 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beauty of natural ecology, but also stresses the beauty of humanistic ecology. The field of relative autonomy associated with feeling and value. It has important tourism brand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beautiful China" and "beautiful China" have cultural cognition. Historical cognition and tourism experience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ut in politics, culture, media, film and television, especially tourism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 and "other", we gradually construct a "beautiful China" imaginative community with common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finally merge it into a comprehensive one on the basis of endogenou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The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beautiful China" makes "beautiful China" become the national tourism brand of future China in the form of imagination community.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度项目“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我国休闲旅游功能区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编号:13CGL08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592.1
【正文快照】: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家“五位一体”建设高度,并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美丽中国”新景象。正是基于这样的宏阔背景,2013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娣;汤海艳;;想象的共同体[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高小岩;;“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困境与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1期

3 毛攀云;;影视湘西:想象共同体及其与湘西旅游的共生发展[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4 喻红;;论“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国家新形象与旅游产业建设战略路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7期

5 吴晓东;;“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与中国理论创新问题[J];学术月刊;2007年02期

6 郑亮;;大唐西域:作为想象共同体的他者转变[J];云梦学刊;2009年05期

7 程振红;;“想象的共同体”——旭日阳刚和筷子兄弟的文化意义[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8期

8 鲍洪俊;;想象共同体的构建与社会整合——来自浙江义乌的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9 邹赞;欧阳可惺;;“想象的共同体”与当代西方民族主义叙述的困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毕艳;;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翔;;文化认同建构中的超越性[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陈毅;;现代国家的建构逻辑及面临的责难[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徐翔;;在线仪式:传统文化的网络新构建[J];国际新闻界;2011年04期

4 刘珍;;“中国梦”视域下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夏冰;;浅谈哀悼活动中媒介仪式的作用[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6 李敏;;宗教的网络传播与信徒的群体认同[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高小岩;;“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困境与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1期

8 石利娟;;《大唐西域记》文学研究述略[J];芒种;2013年02期

9 贺武华;戴璐;;安德森民族主义建构理论探析——时间和语言脉络之维[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陈晓月;王楠;;“想象的共同体”与美国族裔作家的叙事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立勇;仪式观视阈下的世界杯传播[D];辽宁大学;2011年

2 李澚恩;“红色经典”再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吴海燕;全球化下的台湾客家族群与客家电视台:文化研究的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晓霞;农村维吾尔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建构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王阳;现代社会的“土客关系”及其秩序基础[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林如;解放区短篇小说的经济学阐释[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玲珍;我国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初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协调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瑛;;多维视野下的民族主义的诠释——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起源与散布》[J];当代亚太;2008年02期

2 周海波;;传媒语境中的文学感受[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3 张帆;;“负责任旅游”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12年03期

4 赵兴涛;民族主义:想象的共同体[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5期

5 吴忠军;;旅游对龙脊梯田文化景观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6期

6 李应军;;基于生态文明观的旅游发展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贺桂梅;;“当代文学”的构造及其合法性依据[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张光芒;;现代小说文体与“想像的共同体”[J];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9 潘丽丽;;影视拍摄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新昌、横店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10 习近平;;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切实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对浙江省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今日浙江;2005年23期



本文编号:1433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33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