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运作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7 21:27

  本文关键词: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运作模式研究 出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作模式 适用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产品庸俗化、伪民俗泛滥、遗产资源缺乏深度挖掘等问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运作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否真正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例,归纳总结出五种典型运作模式,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论证分析。
[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roducts vulgarization, pseudo-folklore flooding, heritage resources lack of in-depth mining and other issues. It brings great pressure and challeng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peration mod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ethe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take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Lhasa as an example. Five typical operation mod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is demonstrated and analyzed.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西藏大学理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1XGL012
【分类号】:F592.7;G122
【正文快照】: 国内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多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的视角,国内学者据此提出了多种非遗旅游开发的产品模式,具体包括:静态旅游模式、活态旅游模式、综合旅游模式、旅游商品模式[1-3]、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模式、休闲演艺模式、传承人培训基地展示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蔡朝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福州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虹;朱晓敏;;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设想[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梁圣蓉;方淑荣;;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2年29期

4 赵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模式——以青海省海东地区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12期

5 张春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承德市为例[J];江苏商论;2009年05期

6 邹统钎;齐昕;王欣;黎运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贵州格凸河亚鲁王城旅游区为例[J];世界遗产;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泉;袁金宏;于涵;;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陶敏;;历史文化资源的物化开发模式研究——以蚌埠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21期

3 高春妍;;皖西地区民间美术的旅游开发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 高寿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绍兴为例[J];对外经贸;2013年06期

5 赵骅;;地方信俗的社会功能——以福建陈靖姑信俗为例[J];金田;2013年10期

6 范春;;近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展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7 陈亮;杨潇;;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的绩效评价研究——以杭州宋城景区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8 方旭红;张清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中的“生活化”利用[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邢盼盼;;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基础、路径及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4年10期

10 刘玉芝;;基于保护视角的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小玲;和谐社会语境下另类旅游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蔡朝双;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春颜;基于文化安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朱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绩效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蕾;封开五马巡城舞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6 王志文;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

7 裴磊;从旅游开发角度浅谈山西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龚文彪;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晗;避暑山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瑜;福建民间节庆习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曹诗图;鲁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4期

3 孙昊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法学杂志;2009年08期

4 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5 马木兰;汪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龙先琼;;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及其保护原则的理论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徐文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2008年02期

8 杜芳;周文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培育与实施策略——以赵本山推动辽宁二人转产业化为个案[J];理论界;2010年09期

9 张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凤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春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峰;鹿磊;孙滢悦;;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10年3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邓玲珍;我国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初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协调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陆瀛;社区博物馆理念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张良斌;基于ASEB分析框架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康俊香;供需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吴宗岳;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6 梁入月;基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大足石刻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8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38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